从1岁到14岁,这套书教会你爱TA就要了解TA:1岁:孩子成长很快,但也很难沟通,因为他还不会表达,他的不同行为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应对?2岁:孩子到了“可怕的2岁”,他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很好,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一不留神,你就会忽视……3岁:孩子总是和你对着干,很多能力好像也倒退了,面对叛逆的他,该溺爱还是该严格管教呢?7岁: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有着变幻莫测的想象力,做什么都“过度”;运动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你的10-12岁孩子 读后感 第(1)篇《你的10-12岁孩子》读后感
由来,十年前在一个妈妈群里聊起,要是有一本能直观的告诉父母,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大概都什么样,哪些状态都是这个年龄特别凸显的,不是什么问题,而只是成长过程的一种状态,那样父母该从容多少,而不会因为一些状况而束手无策。当时群里有位好像是在高校里担任历史老师的妈妈就很不屑于这样的书,她觉得自己的孩子自己观察好就好了,怎么会按书养,大致这样的观念吧,不太记得真切了。没曾想,哼,隔了没几个月,《你的N岁孩子》就上架了。
其实完全照书养是不可能的,想在书中完全解决父母的疑虑也是不可能的,但科学的规律总会让人有一定程度的可参照性,毫无了解与有一定了解时,的面对心态也必然是不一样的。
实在的,最近大宝经常有让我头很痛的场景冒现,感觉这个“宝宝”已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宝宝”,So,像我这种面对状况,不做点什么就心难安的人,就开始读这本书了……
全书的阅读体验很轻松,感觉简直就是让一个活脱脱的十一岁孩子呈现在我面前,太多的描述,让我有太多的代入感,不过是轻松的代入感。让我知道绝大部分的十一岁孩子的父母活得都不太轻松,看到这点,我轻松多了[捂脸]。全书的阅读基本是在地铁上完成的,大约两小时的阅读时间。
全书印象最深的关键词是:动态、反复无常、理解、亲子关系。
联想到之前刚刚完成阅读的《青春期大脑风暴》,青春期是一个大脑“重塑”的时期。
孩子是通过看似反复无常、甚至不可理喻的一些表象去发现自我,界定自我与他人,去理解自己与理解周遭。虽然可能很笨拙,但这就是个体成长的一个阶段。
插一些书摘,基本能反应出这个阶段孩子的关键状态了
另外,书中让我有新的触动感的有三点
一是有关饮食与环境(空气)都会对孩子的情绪造成影响;
二是,成长过程中有关“和顺期”与“失调期”的交替出现;这一点很触动我,就仿佛是需要经历一个建造-推翻重建-再建造,的这样一个自我人格不断构建的过程。
三是,有关“问题解决”这样的思维模式对我的再一次触动,沟通不是为了各自的情绪发泄,而是看到状况下需求的表达与可达成的途径。有关正面表达。
最后,想说的是,十二年来,感触最大的是,越来越清晰的那三句话:
孩子是孩子(有着ta成长的规律)
孩子是你的孩子(基因遗传、原生家庭,养育方式等等,都是无可回避会产生影响的因素)
孩子就是那个孩子(父母能影响的,或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孩子有他的独特性,有他自己面对和内化的部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你的10-12岁孩子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