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黑白电影里的城市读后感

黑白电影里的城市

作者:陈河

那是个夏天早上,李松开着一辆老式的大型吉普车离开地拉那,前往南方海滨城市吉诺卡斯特。吉普的副驾驶位置上坐着迪米特里·杨科,后排的座位和货箱里装载着五十箱上海第四制药厂生产的抗生素注射针剂。山地的公路上坑坑洼洼,车上的东西装得又很重,所以吉普车一直摇摇晃晃速度不快。在一些黑白战争电影片里,人们经常看到一些吉普车像这个样子进入了敌人的埋伏圈。迪米特里·杨科是个秃了头的老药剂师,当时的职务是阿尔巴尼亚国家药品检验局的副主任。前一天,杨科打电话要李松去他办公室见他。他告诉李松南方省份吉诺卡斯特出现流行性肺炎,急需大量的抗生素针剂。

黑白电影里的城市在线阅读地址

黑白电影里的城市读后感 第(1)篇

说到底,《黑白电影里的城市》不是一次个人的回忆,也不单纯是一次感伤的怀旧或对贫乏过去的怨怼,而是将过去,将老电影与个人的记忆拉到今天,在这种往返与互渗间展开叙述。

主人公李松到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经商,结识了女药剂士伊丽达,有了朦胧的感情。后来伊丽达回到家乡吉诺卡斯特,做了当地医院的药房主任。经朋友介绍,李松明知这趟生意可能会赔,但还是拉了吉诺卡斯特医院急需的抗生素去,因为可以见到伊丽达。

当李松来到这个海滨小城时,才知道这就是《宁死不屈》拍摄的地方,而且影片所拍的就是这座城市真实的故事与人物。现在的城市是如此荒凉,而地拉那非法集资引起的动乱也波及这个南方小城,人们打开武器库荷枪自卫,一触即发的情形促使欧盟军队进驻,伊丽达被旧情人打死,李松因私藏枪支被德军逮捕……动乱中的情感,枪支、搜捕,时时让李松有一种回到《宁死不屈》的恍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与冒险的刺激。

然而,虽然是同一座城市,但当时的动乱与反法西斯战争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伊丽达也非《宁死不屈》里的少女,后者为祖国献身,而前者为过去的放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李松也与长眠在这座城市的中国救援人员有别,他送来药品虽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但内在的情欲,毫无目的武装自己,使这个外表与当年地下游击队员相似的形象变得滑稽可笑,尤其是小说最后李松的被捕,由于有了电影的穿插而成为一个绝妙的反讽。当然,小说的目的也绝非简单化地在用历史指喻今天,它画出了今天的荒唐,同时也是用今天解构了昨天,给了人们重新解读历史,甚至重新阅读老电影的一个新视角。

小说是一篇复调式的作品,有许多的声部,怀旧、讽刺、无意义、荒诞。老电影的线索、李松的故事、伊丽达的故事、杨科的故事、真实的英雄少女的故事,以及当下生活的场景,每一个线索与人物都在呈现自己的意义,在映照他者的同时又被他者所映照。更重要的是:阿尔巴尼亚和《宁死不屈》都是一种符号,在结构主义诗学中,它们是纵向轴上的隐喻,是可以被置换的,它们指向现在的每一个城市的生活,这个城市的历史,从而构成众多的“黑白电影中的城市”。这样,读者就可以从狭窄的阅读背景中解放出来,以自己的经验去整合,在一种历史与今天的互文与互渗中去想象,进入一个恍然而荒诞的经验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黑白电影里的城市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