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轰炸东京:1942,美国人的珍珠港复仇之战读后感

轰炸东京:1942,美国人的珍珠港复仇之战

作者:詹姆斯·M.斯科特

2016年普利策历史奖入围作品!完整呈现美国大胆而富争议的军事行动!这本书以激动人心的方式讲述了美国著名而极具争议的军事行动:杜立特空袭。1941年12月,美军还在清点珍珠港事件死亡人数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他的高级军事顾问们聚在了一起,一个雄心勃勃的反击计划已在酝酿——轰炸日本帝国的核心:东京。四个月后,1942年4月18日,16架美军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在神勇的队长吉米·杜立特的指挥下,单程飞向日本本土轰炸敌人的工厂、炼油厂和造船厂,然后逃到中国的非日占区。对罗斯福来说,这次突袭是一次鼓舞人心的胜利宣传,一剂治愈受伤国家的强力药膏。

轰炸东京:1942,美国人的珍珠港复仇之战在线阅读地址

轰炸东京:1942,美国人的珍珠港复仇之战读后感 第(1)篇

当战争没有打到太平洋的时候,珍珠港还是惬意而热闹。尽管这世界上大片的土地已经满目疮痍尸殍遍地。
美国以为,他会一直安全。日本纵有包天巨胆,也不敢打到他的头上去。所以当罗斯福听说日本突袭了珍珠港,他震惊的跳起来。先打电话给丘吉尔表明立场,然后顶住美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压力,开始酝酿回击。
突袭东京的最大意义,大概便在于在日本民众心里埋下一刻怀疑的种子:一旦突袭发生、战火逼近,日本军队究竟有没有保护民众的能力?
然后他们做到了。
16架飞机,以杜立特为首的80名机组成员带着炸弹从航母上起飞,在东京上空的工业区投下炸弹。
那之后,飞机飞往了中国。
轰炸东京并未给日本带来多大的损失。它的意义可能更多在于本国军人士气的高涨和对日本军民的打击。
那些背负着特殊使命的飞行员,他们之中,有些人平安着陆中国。有些人即使有些人开始了持续三年三个月又三十天的颠沛辗转的牢狱生涯,也终于等到和平,成为国人心中的英雄。
这段历史被更多的赋予了美国果断打击“不守规则”的日本,从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鼓舞士气。
但是似乎很少有人知道,美国飞行员出于飞机耗油问题而飞到中国,他们特意学会的一句中国话“我是美国人”,救了他们的命,却为中国带来了日军屠城的灾难。
之前看过一个关于突袭东京的纪录片。飞行员在中国着陆,因为机场已被摧毁,中国民众敲石砌出一个临时机场。
此后日军针对中国百姓,特别是查出携有美国物品的平民施加暴行,甚至动用了细菌武器。为了搜出空袭的美国飞行员,被日军杀害的中国百姓据估计达到25万人。
几乎又是一个“南京大屠杀”。
日军对中国普通民众从来不会手软,单轰炸东京的飞行员却从死刑改成无期,甚至一直在牢狱中等到了日本投降。
所以啊,战争里,受苦的总是普通人。
他们要付出生命,这世上却没有一个地方能留下他们痕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轰炸东京:1942,美国人的珍珠港复仇之战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