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迅》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迅的随笔集,记录了她从出国到归来、从童星到清洁工、从花瓶到花旦、从“海待”到“接盘侠”的悲欢记忆。北京姑娘朱迅15岁“触电”,17岁离开北京留学日本,清苦的打工读书生涯结束后,在NHK初绽芳华,成为日本主流媒体中的一位中国大陆人。十几年后又回到北京。清零战绩,海选进入央视,工作至今。《阿迅》全书以朱迅在每个人生阶段中被人称呼的名字为回忆的书签,“三儿、小小、阿迅、朱先生、朱大胆儿、朱十七、迅宝宝、王太太……这些名字似我一路拼来的宝剑,把把悬于头顶。”朱迅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病痛磨难,曾遍体鳞伤,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阿迅读后感 第(1)篇我带着一份好奇揭开了这本书的封面,希望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朱迅。然而,在这本书里,我没有发现朱迅的影子,她褪去了光鲜亮丽的外层,成了阿迅,成了朱大胆儿,成了三三,成了王夫人。在我印象里的朱迅,是一位优秀的媒体人和主持人。书里的阿迅摘掉了标签,做回了真实的自己,重新找回了孝顺父母的三三,与丈夫亦师亦友,与儿子斗智斗勇的王夫人,不谄君、不媚俗、始终怀抱初心的阿迅。她是一个普通人,有穷途末路时,有喜笑颜开时,有心酸苦楚时,有刻骨铭心时,这一切组成了一个真实的阿迅。我喜欢阿迅身上特有的爽朗与大气,这股“皮实”劲就像石头缝里傲绽的花儿,也欣赏她对待每件事全力以赴的态度,更震撼于她对名利与初心不同的追求。她让我明白:一个人要让自己的后半生无怨无悔,无惧无畏,她就得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塑造真实二可贵的自我,使自己的高度配得上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成就无愧于初心。
前半生全力拼搏,后半生坦然接受;前半生塑造自己,后半生服务他人;前半生马不停蹄地得到,后半生留些时间给失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尊严美丽、自在归去……这段话给我的感触最大。人的一生是为自己而活,如何为自己而活没有准确的答案。在阿迅这里,将为自己而拼搏的前半生和为他人而奉献的后半生相结合就成了真正的人生,就成了真正的自我。每个人都要执着地追梦,在还有满腔热血时,要对自己狠狠地要求,马不停蹄地追梦;待自己褪去浮华,有所积淀之时,要亲眼看着自己的梦实现;最后,阅尽人间事,看遍人间情后,把那个梦丢掉,做回自己。直到多年后,当你细细琢磨逝去的时光,你还依旧能对当初的自己说一句:“我很好,谢谢你。”
这是三三的故事,是小小的梦,是朱大胆儿的缩影,是王夫人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阿迅的独白。
愿你也能从这本书里发现阿迅,发现自我,发现自己对梦还有渴望,发现自己还有时间去带一颗初心做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