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抓住0—7岁关键期培养一生的优势 读后感

狂人日记

作者:鲁迅

本书收录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全部篇幅。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却篇篇经典,其内容多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对国民灵魂、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同时善于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发掘问题的内在本质,铸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鲁迅的作品,不愧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堪称现代文学的典范。

狂人日记在线阅读地址

狂人日记 读后感 第(1)篇

狂人日记 小时候一直很好奇狂人日记是怎样记载的,没读之前的印象只有:这本书是鲁迅对于社会现实以及封建思想的讽刺,狂人在半夜从历史书本中读出吃人二字。所以带着对于这本书的疑惑,对于那段历史的好奇我翻开了狂人日记。

 书分为两部分,呐喊、彷徨。《呐喊》是鲁迅写于1918--1922年的15篇小说,至于《彷徨》,写于1924年--1925年,写的都是底层群众的琐事,但每件却都又值得深思。

有的人愚昧,有的人冷漠,更多的是受到当下封建思想的迫害。他们认为强权者本该如此,他们欺弱怕强。有的人想改变却被其他人视为异类,他们成为了孤独者;有的人抗争过但终究还是熬不过生活;

一切都像是一场戏,而我们是演员,我们的抗争只是底层群众观看的小小风波。被砍头的革命者留下的,只剩可以被当做药引子的血馒头,只剩人们寂静生活下的小小插曲,在人们饭后的谈资中流传。他们更在意的是辫子要不要留和不知道的明天。

又记起狂人日记中的那句话,“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从来如此,便对吗?”,从来如此 便对吗。 不一定!

现在的人都怎么了,以前的人质朴善良,罗汉豆被偷摘,他们在意的只是有没有踩坏秧苗……

想来这本书在今天依旧不乏现实意义,人性并没有变得更好,但正如鲁迅在一件小事中记载的那样,相比较苦力贫穷的车夫,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对于这种跌倒首先想到的却是欺骗,怎能不惭愧呢。我觉得人心在社会上经历久了真的会蒙灰,但只要你有善良的底念,一个小事也会让它光亮如初。

不管社会是在怎样变化,总有人在负重前行,总有人在心存善念,总有人会做你不会做的小事。可能你都不会在意,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也融入了现在的社会,将这视为了”本来如此”的事,但我们不要忘了问自己,本来如此,便对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抓住0—7岁关键期培养一生的优势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