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朋友圈里年入百万的斜杠青年,还是、喜马拉雅上的大师专家,无一不在刺激着在积极上进的年轻灵魂。有没有一种科学的,符合每个人思维规律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自己瞬间提升职场竞争力和商业生存力,以此走上财务自由、精神独立的人生。在《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这本书中,你将掌握学习领域的规律:为什么说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哪些“良性干扰”能提习效果/别在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上浪费时间/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掌握几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事半功倍……本书案例丰富,论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认知科普读物。总的来说,《认知天性》这本书,可以看作是认知科学目前在“如何更地学习”这个课题上取得的所有成果总结。读者能从中获取的,不仅是切实的学习方法,而且会对人脑的工作机制有更深的了解。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读后感 第(1)篇2019-3-27 《认知天性》读感
有点遗憾,看的不是太懂,记忆太神奇了,前两天看完《心理学与记忆术》,今天看《认知天性》,我依然对记忆是一头雾水,只是处于一个不断输入,少量输出的阶段。理论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有点枯燥,比起方法论来,确实就缺了点实践的指南。道理看了不少,依然不会如何记忆,但有一点我知道的,就是我没有知行合一!道理看了,没有切己体察,没有事上磨,正所谓没有实践也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也保留一下自己对这本书的意见。
虽然我保留意见,但书的基本脉络,还是可以自己归纳一下的。记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过程,总的步骤就是检索练习,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反思,生成,细化,校准。这里重点说一下检索练习吧,把信息转换成知识的重要途径!检索就是自我检测,强化大脑的记忆,从检索中回顾和检查有多少知识能回忆起来,通过知识再现,处理,标记,形成可调用的知识储存。通过检索加深了记忆的这个过程,提高记忆的能力,让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对于每次吸收了知识,马上能用简短的5-10分钟时间检索回忆,有些要点就马上存在脑里,因为这个回忆的过程也是知识加工的过程,处理过的知识存留的时间更久,更能为人所记,为人所用。所以没什么事的话,养成这个检索习惯吧,受益匪浅啊!这也许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了!至于间隔练习和穿插练习,无非就是事上磨,反复强化练习,只是方式方法上跟传统的重复练习,集中练习,填鸭式练习,画重点临急抱佛脚等方法,在效果和实践可行性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也是一种符合记忆原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反思,细化,生成,校准,就是对知识的深加工和应用了,有点想成甲《好好学习》里提到的临界知识的概念么,通过这几个步骤,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用这个规律和定律就可以应对问题的关键本质了。
可能一下子不能进阶到深化存储知识为临界知识,但对于收集知识这个阶段,检索反思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了,知识储备了一定阶段,再进阶加工深化吧,学习是个过程,培养意识,行成习惯,本身也是一个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