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希姆莱兄弟读后感

希姆莱兄弟

作者:卡特琳·希姆莱

作者卡特琳·希姆莱搜集有关1945年失踪的祖父恩斯特的线索时,她发现了海因里希兄弟之间有很多深深交织在一起的关联。作为纳粹党早期的追随者,二人不仅在1933年社会关系变革之后从中受益,而且在德国教育部以及帝国无线电台里都积极从事着支持纳粹的活动。她有机会接触到家族遗物中大量没有公开的信件和个人资料,以此填补了至今历史研究中的空白。通过家人讲述的故事,有助于读者从一个重要的新的角度审视第三帝国。

希姆莱兄弟在线阅读地址

希姆莱兄弟读后感 第(1)篇

一次偶然察觉,身边一些做了妈妈的姐姐们购买药物与生活用品、婴儿用品等都偏爱德国,她们如是说,德国人有种特别的严谨与执拗,很信任他们制造的东西。二战那段历史对于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段伤痛的历史,在那段历史里,作为侵略者的他们也将偏执发挥到了极致,而战后的德国人似乎也很难面对那样一段历史。我记得在龙应台与儿子的家书《亲爱的安德烈》中,安德烈就提起过,别国的人当国旗升起之时,自豪感会油然而生,然而他们却会感到羞耻,看见国旗便会想起德国化身为侵略者的时候。

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如《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中都更多的偏向于从受害者的角度体现出二战时期的沉重,虽然是那样的震撼以至于能与剧总人物共鸣痛苦,但是却除了觉得纳粹是那样的可怕与灭绝人性之外,对于纳粹也并无更多了解。中国文化坚信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是怎样的事情让那么多人得以改变,成为那样恐怖的恶魔?这样的悲剧要怎样才不会重演,这也是我们探寻起因的缘由。希姆莱这个三个字虽然不如希特勒一般让人闻之唾弃,却也同样恶名远扬,我还记得百科上对于他的一段评价“有史以来最大的刽子手”,本书的作者叫卡特琳•希姆莱,就是众所周知的那个姓。本书便是站在一个奇特的角度,再次解读那个众多别称下的“一个德国家庭”。作者曾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毫无所知,那是某种意义上的回避,知道先辈所犯之罪,她带着负罪感,只因为她所出身的家庭,虽然她未曾经历过那些战争,却因为先辈所做之恶而痛苦不已。然而在抛开众多带着主观与妖魔化的评论之后,一层层抽丝剥茧下还原的那个人物,却与想象中的不太相同。他家境良好,受过高等教育,一个人不可能是天生的恶魔,他的形成一定是社会大环境、家庭环境与教育使然。而这本书真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还原了被妖魔化的人物在那样社会大环境下的一个德国家庭。

本书所著的意义不为洗白或者批判什么,没又有去夸张记录,就这样真实的记录作者所了解到的历史,就像我们回忆战争的伤痛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记住教训与维护和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希姆莱兄弟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