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作者:珍妮特·温特森

照自己的意愿活得头破血流,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浅薄生活。我在家里住了16年,父亲不在工厂轮班,就在教堂。母亲整夜醒着,终日抑郁。我上学,去教堂,跑进山间,秘密地读书。我自幼便学会隐蔽。藏匿我的心。掩饰我的想法。我母亲不热爱生活。她不信有任何事会使生活变得更好。她曾对我说,宇宙是一个浩瀚的垃圾桶。我想了一会儿之后,问她桶盖是关着还是开着。“关着的,”她说,“没人逃得了。”我就是没法活在一个合上盖子的浩瀚的垃圾桶里。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在线阅读地址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 第(1)篇

第二本看完的电子书,打四星,翻译的还不错,作者写的还行,很多描述情感和心理状态的文字,比较琐碎(或者说支离破碎的风格)但总的来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感动和共鸣。另外,标题和内容差别还是挺大的,这个标题下其实可以写很多动人的事情。以下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首先,说这本书,属于自传体,作者出生一周后被温特森太太领养,温特森太太特别崇尚基督教,这对作者有很大的影响,对作者的爱的方式有问题。她在16岁离家出走,热爱文学,一度想自杀,后来找到了自己亲生母亲,终于在内心和养母和解。在作者描述她的经历时,有很多地方我能产生共鸣,但总感觉隔了些什么。我相信并且同情作者的经历,当然,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读者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像是有一层隔膜。作者的文学视野很宽,读过了很多书,对一些事情也有很深的见解,但表述出来时总感觉缺了些什么,虽然我了解她要表述的内容,但是没有直击人心的感觉。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她支离破碎的写作风格,像拾起碎片一般。
其次,说一下个人评价。很多人对这本书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我觉得,这个和近些年出的心理类的书籍一样,在宣传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也确实抓住了大众心理,销量很好,但看完不免会让人失望。好像是目的性太强,针对性太强,反而没有该有的效果了。我们的问题是存在的,但不止我们有问题,这个制度和社会都有问题,有些问题是需要被解决的,而有些问题是需要被接纳的,有些是会伴随我们终身的,所以,与其把目光全都盯在这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上,还不如把目光放远一些,往未来看,往大的层面看。很多事情,如果上升一个level去看,会有更开阔的认知,也就不会囿于现状了。我们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大可以去看一些写社会问题的书,从政治、历史、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了解我们自己,而不仅仅把自己困在心理学这一个门类里。
最后,在看书和写文字的过程中也发现,我们为了表达准确,往往给我们的语言加很多修饰词和限定词,反而使他们不能表达出核心意思,这不是违背了我们发明语言文字的初衷了吗?比如很多繁缛的法律条文。这也是矛盾所在。
(我发现自己还是不太会概论这一类小说的梗概。很多话好像正着说反着说都不能表达出我本来的意思,所以,当我伟大的想法转变为文字,就感觉失去了很多感情,看来表达真的是一门学问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