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并非简单地解释经济学现象,而是更多地告诉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是人生的必修课。 这本书作为王福重老师的经典著作,原原本本地讲述了经济学原理,既经典,又纯粹。著作内容共十九讲,涵盖了诸多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概念,通俗而不失深刻,有趣而不失严谨,犀利而不失通达,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系统完整地讲述了经济学的思考方式与逻辑,以期让读者获得经济学家的思维,能够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这本书也被诸多读者评论为“经济学必读著作”。
经济学要义读后感 第(1)篇一个经济学的科普读物,无论是否是本专业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的好处是可以让自己用另一个角度看世界。比如下面这几点。
1.对劳动重新思考。
能吃到粮食,是劳动的作用更根本,还是土地?显然是土地。离开了土地,农民本事再大,再辛苦劳作,再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也生产不出一粒粮食;而没有劳动,土地也能长出粮食来,人类的祖先就是靠着土地的天然赐予过活的。2.对贸易的思考
中国抵制日货为什么是错误的。3.对机会成本的思考
济学家看来,在一定的时期内,只有一件事情有利润,其余都亏损,即利润是唯一的4.对于合作分工的思考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各国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分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则所有国家都能从中获益。5.还讲了些第一次听到的通货膨胀的历史。
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恶性的通货膨胀。一次是国民政府败退大陆前夕的1948年,出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通货膨胀。具体数字记载不详,当时的报纸有个形象的比喻,说是1947年能买一头牛的钱,在1948年仅能买一粒小米,而买一袋米需要几亿元(当时的货币单位)。这样的通货膨胀,当然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这么严重的通货膨胀,跟国民政府把黄金储备提前运到中国台湾有关,当时黄金是纸币发行的基础,没有了黄金,纸币就成了废纸。还有跟这差不多,甚至更严重的。德国魏玛共和国(1919—1933)在1922年1月—1923年11月,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价格指数就上涨了100亿倍!这还不算最厉害的。世界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匈牙利,从1945年7月—1946年7月,该国的价格指数从100上升到了400×1027!!严重的通货膨胀,确实具有革命性。不管你今天如何富有,即使今天富可敌国,如比尔·盖茨,只要财富是以货币持有的,明天就跟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平起平坐了。恶性通货膨胀,使所有人变得一样穷!平等倒是实现了,可是这是一无所有意义上的平等,还不如不平等呢。总之,这本还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