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瑜伽,又译作羯磨瑜伽或业瑜伽,意为“以行动为瑜伽”,是一种以“工作”为精神训练的方法。本书为辨喜的门徒根据其有关“行动瑜伽”的系列演讲内容整理而成。行动瑜伽倡导以无私和不执的方法从事行动,认为一切行动的成果都应服务于人本身,应该像崇拜神那样去服务人。行动瑜伽的指导价值,在于把普通的日常行为转化为发现人生终极目标的觉悟;行动瑜伽的现实意义,在于为使人类过上富有成果和意义的宁静生活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即把个人的生命奉献给人类的整体福利和灵性进步。
行动瑜伽读后感 第(1)篇人类存在的目标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欢愉和快乐终有尽头。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以获得快乐为目标。世界上的所有苦难的原因,就在于人们愚蠢地以为“快乐”就是人生奋斗的理想。经年累月之后,人们就会发现,他们应当精进趋步的目标并非快乐,而是知识。
而知识,原本就潜在于人的内心之中。没有任何知识源自外界,所有的知识都源于内心。
这个世界现有的知识,无不出自于心意;你自己的心意之中,有着关于宇宙的无限知识。外部世界纯然是一个提示、一个契机,它促使你去细察你自己的心意,但你的研究对象,却总是你自己的心意。
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只要我们深入地静观我们自己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在种种外力的击打之下从我们的内心涌出的。其结果,便造就了今日的我们。
我们的业或行动,决定了我们的应得之物和我们所能吸收之物。我们之所是,全由自己负责,不论我们希望自己将来变成什么模样,我们都有自我造就的力量。如果我们现在之所是,是我们过去行动的结果,那么我们未来想成为什么人,必定由我们现在的行动所造就。
理想的人当是这样的:他既能在最为寂静和孤独中发现最为强烈的行动,也能够在最为强烈的行动中发现沙漠般的寂静和孤独。他已经掌握了克制的秘密,已经控制住自己。他可以穿行于现代都市交通繁忙的街道,而其心灵平静如同他隐居于洞穴,没有任何声响可以触及那里;而同时,他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强烈的行动之中。这就是行动瑜伽的理想之境,假如你已经抵达此境,那你就真正掌握了行动的奥秘。
以上摘自第一章《行动影响品格》
佛陀说:“不可因为它是古代经典你就相信,不可因为它是你的民族信仰你就相信,不可因为它是你自幼就相信的东西你就相信,而应该对之彻底追问,并且在你对之进行理性分析之后,如果你发现它有益于所有人,那就相信它,实践它,并帮助他人去实践它。”
没有办法去评说什么,对于我来说深奥了,过段时间回头还要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