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天堂中转站 读后感

天堂中转站

作者:维多利亚·斯威特

在深池医院——美国仅剩的一家救济院,斯威特医生见识各式各样的人间疾苦,与1686位患者进行生命对话,结合多年的从医经验与流畅的文笔,揭示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以及对患者的不当处理,提出了唯有运动、健康的饮食和愉快的心态,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这一论点。在斯威特笔下,深池医院宛如悲喜交集的人生剧场:这里既是医院,也像庇护所、失业栖身处、中途之家、复健中心,需要长期医疗照护的人,举凡芭蕾舞者、摇滚乐手、教授或小偷都来到此地,艾滋病房里还养过母鸡。有人在这里甩掉男友,有人在这里找到另一半,有人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而离开,不久却在街头告别生命。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见患者与医生面对病痛或生死时的心情转折,以及身心灵照护的本质、代价和价值……等真实写照。 这是关于生老病死的新思探讨,更是对医学真谛的颠覆描述,也因此,《错把妻子当帽子》的作者奥利弗•萨克斯曾说,《天堂中转站》值得所有人,尤其那些渴望了解医学中人性课题的人,去读一读。 天堂很近,但人间很暖。

天堂中转站在线阅读地址

天堂中转站 读后感 第(1)篇

和人的相遇一样,读到一本好书是缘分使然。那天,《天堂中转站》就安安静静躺在如思书吧一进门的展台上,在一系列封面斑驳陆离的书堆中,她就像束洁白的铃兰,雅致圣洁。事实上,我的整个阅读的过程也确实与此相契。她并有让我有任何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因为有关医学,疾病和死亡是逃不开的命题。但这可能也是她吸引我的地方,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谈及疾病和死亡,我们多是惶惑不安,消极逃避,更让我们觉得丧气的,是紧张和即将崩塌的医患关系。我想,不管东西方文化纵有许多不同,但对于这一人类共同命题的思考,或多或少存有共鸣吧。
然而,作者选择了另一个视角给我们以一个全新诠释。她以一名对医疗事业有着极大热情和研究精神的医者身份,进入了美国本土的一家公立医疗机构——深池医院。医院接诊的都是社会底层的穷困潦倒者,他们带着人世肉体和精神的创伤来到这里,寻求或被要求治愈。就像书名一样,这里是人从现实到达天堂的中转站,但你看不到发生在这里痛彻的悲伤和绝望,纵使也有死亡。原因就在于深池医院秉承的好客、群体、慈善的精神,让每一个尚在人世,即往天堂的人有了一份笃定从容的力量。
当然,在历史更迭的长河里,新事物一直觊觎旧有力量,总有人喜欢成为革命者,开天辟地,深池同样逃不开这样的命运。旧有的体制和模式被一波又一波有着私欲的人打破,她渐渐变得有点力不从心。而作者也在医院的转型的风雨之际,为置身事外,远离纷扰,开始了自己的朝圣之旅,似乎是要为心中原来坚定不移的东西找到一个更好的寄托。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信仰带给她的力量。她一直信奉和追寻的希尔德加德,为她朝圣和后来的医疗实践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自持。尽管那些救治的案列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但我还是相信,生命自有其神奇,而未知的自然力量,更令我们敬畏。
生命的尽头到底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自我和他人?我们该如何付出爱,保有爱?我们该如何救赎自我?希望大家都能从书中得到想要的答案。愿神与爱与我们同在[爱心][爱心][爱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天堂中转站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