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开口说 :“我……” 我从哪儿来?意识是什么?自由意志是幻象吗? 我与你是绝然分离的吗?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终结? 自我、灵魂、意识、“我”,是否纯然从物质中诞生? 意识可以复制吗?机器会困惑吗?机器能够知道自己困惑吗? 《我是个怪圈》认为自我和意识的本质是一种“怪圈”,它作为一种抽象反馈寓居于我们的大脑。全书融合哲学、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和数学哲学,讨论了在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中得到充分说明的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如何刻画了我们的心智。
我是个怪圈读后感 第(1)篇候世达把贯穿人类一生的自我表征环路称作一个怪圈,而我是个怪圈,那么我就是一个自我表征的环路,但这个环路是有层级的,我们只能认识大脑内部特定层级之上的东西,当我们的意识探入特定层级之下便会被吞噬。而怪圈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们有一套足够大的可触发符号集合的单字词,而自然数的丰富性使我们的符号表征系统具有无限复杂性的现象之力,并且使我们得以经由哥德尔建构而扭转回头吞食自身。
意识的承载者是用符号表征的模式,我们用符号通过类比、隐喻与他人与外界相互建构。我们生活在彼此之中,我们存在于他人脑中,他人也存在于我们脑中。当我与他人足够亲密时,两个人会越来越相像,就像是双旋世界的偶人(双旋世界的偶人具有同一性,可进行灵魂交流)。
候世达另一本书《哥德尔、艾舍尔、巴赫》的副标题是:一条永恒的金带。《我是个怪圈》将这条金带层级化外向化,并且继承了反符号主义的立场,认为是进化的压力使大脑越来复杂越来越层级化并萌生了意识孕育了自我。这种看法已经趋近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了。候世达在第17章中提出了“通用机器”,这和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Jürgen Schmidhuber在2006年认为即便是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也不能认为机器能产生意识并提出了能自我模拟的“哥德尔机”非常像。
候世达很对意识和自我有很深的洞见,并且善于讲故事,将复杂的理论通俗化趣味化。阅读他的书籍是一场思维盛宴,可以带领我们更好的思考和认识自我。期待候世达的另一本新书《表象与本质》在微信读书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