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兵对于成为伞兵的梦想则更为笃定与执著,然而随着最后一跳双腿摔断的惨剧,范小兵遨游天空的英雄梦也悲壮式地宣告破产。
伞兵与卖油郎读后感 第(1)篇俞敏洪说: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而在徐则臣的《伞兵与卖油郎》中的范小兵恰好拥有这两项宝贵的特质。卖油郎的儿子范小兵期望做一个兵,一个“像老鹰和麻雀一样自在地飞”的伞兵。
受着时代大潮的影响,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想当兵,他们的理想被“红色化”——“成为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戴军帽,穿军装,头上一颗红五星闪闪发光”。和其他的男孩子不同的是,范小兵为自己规划了明确的梦想蓝图——当一个伞兵。他抓住了虚无缥缈的梦想,并将之具化为一次次的飞翔。
范小兵以行动作扁舟,以勇气作划桨,一次次地为自己的梦想做着“乘风破浪”式的搏斗。一毛毛地攒钱去凑齐装备,一次次地改进降落伞的材料,一遍遍地寻找更好的助飞方式和地点。虽然因为跳伞而让自己豁嘴断牙,让刘田田“成了一个两腿都瘸的女孩”,被老范打得半死,但范小兵依旧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且热情一次比一次高涨。他像极了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大战风车“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这种近乎神经质的“勇敢精神”穿越文字的壁垒,在范小兵年轻的血液里躁动、沸腾着。
人类的本质之一,不就是不顾一切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梦想吗?
“范小兵降落的时候也好看,他从容地转着圈,大衣服里灌满了风,如同巨大的花气球下坠着一个军绿色的小气球。”此时,穿着肥大军装的范小兵和戴着可笑贵胄的堂吉诃德仿佛成了一个人。范小兵最后一次飞翔既轻盈又沉重。
梦想成为伞兵的范小兵飞起来了,比他飞得更高远的是他那从未放弃的梦想。他在挫折、伤痛中一次次成长,当他跌落时,他成了卖油郎范小兵。
任何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所有年少轻狂的热血都会被平凡的生活冷却。残疾的腿成为范小兵梦想陨落的见证,也断送了他的伞兵梦,他成为了和父亲一样平凡的卖油郎。像父亲教导他好好念书一样,他把自己无处安放的梦想捆绑在儿子范大兵身上。“当爹的才叫小兵,儿子怎么能叫大兵?”范小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一如当年那个为梦想“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伞兵少年。
当“我”再一次见到范小兵时,他“上身挺得直直的,和他一样挺直上身的是跟在车旁的儿子,五岁的大兵,不仅腰杆直,两只手也甩得有力,每一步都把脚尖踢起来,就像一个军人正步走过阅兵台”。命运如同齿轮反复循环,“兵梦”在老范、范小兵和范大兵的血液里流淌着,“伞兵梦”成为一个情结,系连着父与子的成长与理想。
父的成长陨落了,但子的梦想永远高高地飞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