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为《哈扎尔辞典》阳本,与阴本有11行(据纸书排版)字不同,并附哈扎尔汗国地理图、哈扎尔汗国人物图、犹太·哈列维诗六首。《哈扎尔辞典》,“二十一世纪第一部小说”。哈扎尔是一个存在于拜占庭时代的王国,《哈扎尔辞典》一直记录这个曾经存在后又没落的王国的历史。这部《哈扎尔辞典》分为红书(基督教)、绿书(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黄书)三部分,综合了这三宗教各自记录下来的史实,并是以辞典的形式记录的。它不用时序处理,反而是字母的次序来记录,但毕竟它不是一本辞典,每个人名和事件等都记载了关于那个名字的故事及历史。从辞典反映的“资料”来看,三部书记录了三段时期的事件,成了一个3x3的matrix(3可能是三位一体的象征)。此书中的人物不停地转世,或者是来回时空的旅程,在一段三个人的关系里,两个人互相“托梦”,透过梦境,这些人穿梭时空。俄罗斯评论家萨维列沃依认为《哈扎尔辞典》使作者得以“跻身于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科塔萨尔和埃科这样的当代文学大师的行列”。
哈扎尔辞典(阳本珍藏版) 读后感 第(1)篇第一次读的时候,惊为神作。拖拖拉拉地,细细地读了10天才读完,可惜有点“张三丰”的感觉。
张三丰:还记得吗?
张无忌:忘了大半。
张三丰:现在呢?
张无忌:全忘了。
张三丰:好了,你可以上了→_→
这次重读,读的时间比较紧凑,加上随书搜索的功能真的很便利,很多之前模糊觉得有关联的细节,这一次读完贯通了不少。愈发觉得奇妙。
譬如说:马苏迪透过合罕的梦看濒死的勃朗科维奇的状态时,看到的三个人的死状,结合“孩子的死亡故事”那一节,以及书里的其他细节可以推测,第一个死于箭矢的是博朗科维奇的长子。第二个有点模糊,隐约说临时前“头发散开”,全文并没有描述过其次子的具体死状,只说其次子的寿命与头发数目有关。不大确定是否是指射次子的死映衬到博朗科维奇身上。第三个本以为会是那个非活人的第三子佩特库坦,结果不是,而是几百年后被人用枕头闷死的苏克博士。根据前后文揣测,苏克博士应该是博朗科维奇的某一世,尤其苏克博士的死期正是博朗科维奇与撒旦约定的293年之后。奇妙的是苏克博士那一词条里“头发”出现多次。综上,可以确定的是第一和第三个,第二个目前怀疑是指射次子,也有可能和非活人第三子有关。或许是二三子的结合?待解答。
另外还有这种设定:
假如两个人相互托梦给对方,那么其中一个人的梦就是另一个人的现实的基础,梦所涉及的内容从来都是向全方位延伸的。明确有互相托梦的是:合罕与博朗科维奇。
不大确定是互相托梦,但也不是捕梦状态的有:西班牙编者与最优秀的捕梦人(公主的情人),穆阿维亚博士与女博士的丈夫。
三个魔鬼与勃、合、马的对应关系。一个是约定293年后再见面的关系,一个是情人关系(大拇指),一个是音乐的关系。
……
结构精妙,又各有豁口。吹爆这本书*^O^*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哈扎尔辞典(阳本珍藏版)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