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 读后感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

作者:樊树志

本书为樊树志教授几十年讲述明史的讲稿整理而成。讲稿从基本知识讲起,既把这一领域最有权威性的观点介绍出来,又附带介绍作者自己的见解。书稿文笔流畅,讲解透彻。对明初、明末的特定时期,对党案、海禁、经济发展等专题,对从皇帝到大臣乃至当朝百姓的叙述与剖析都颇为到位,有些观点已经成为学界权威观点。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在线阅读地址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 读后感 第(1)篇

在读这本书之前先说一下个人对历史学的感想。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记载和研究的国家,在传统学问中史学也仅次于经学的地位。一直以来中国都是没有全民宗教信仰的国家,而悠久的史官文化也可以算是对君主的无形约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想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是要被载入史册的,君王自然谨言慎行。只是随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加深,后世史书迫于皇权的淫威被肆意篡改,那些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还有多少可信度已无从知晓,呜呼哀哉!自司马迁《史记》问世后,后世的正史都采用《史记》纪传体的体例,二十四史外加一部《清史稿》都是纪传体史书。当然编年体也没有失去市场,虽然官修正史为纪传体,历代有不少史官文人采用编年体体例编修史书,纪传体以人物为核心,抓住人物的参与的重要历史史实,高度凝练,缺点是重要历史事件在不同的人物传记中重复出现,编年体避开了这个缺陷,按照时间轴的展开条理清晰,却有记流水账之嫌,且人物的作用和个性被弱化。一般新朝为前朝编修史书,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前朝覆灭的必然性,肯定会有不少失真的记载,因此正史需要借鉴其他文献资料、文人笔记小说等野史两相对照。而本朝也会有相关档案记录,如起居注、实录、国史档案。“为长者隐、为尊者讳”又会使本朝记载的档案资料满篇溢美之词,与新朝编修史书同样出现失真的情况,不可不察。虽然中国可考的文明历史有四千三百年,但战乱、天灾人祸等因素,越是年代久远的历史记载越是寥若晨星,上古历史大多是神话传说,无从考证,明清历史档案又浩如烟海,恐怕穷经皓首也不能读完。有人戏说先秦史研究靠脑力,明清史研究靠体力,不是没有道理。历史研究第一原则肯定是求真,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就是史料学”,当然历史档案资料是研究的起点,可历史包括史实和史论,史料只能提供史实,史论还要依靠研究者通过纷繁的历史事件提炼背后的经验教训,知已往鉴来者。想到中国近代史沾染太多政治因素,可以说完全背离求真原则,自然也违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