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豹变 读后感

豹变

作者:木心

《豹变》的故事描写的是个体的人,大致看得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几个人生阶段。私人经历又对应着战前、二战、二战后、建国后、打开国门等阶段,需要在这些历史背景中思考。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阶段:走出国门后的西方世界。此外,《豹变》收入编选者童明的长篇代序,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下,如何看木心文学的世界性,从中也可见童明跟木心从1993年夏酝酿,先有美国英文版An Empty Room(《空房》)的十三篇出版,到木心诞辰九十周年,终有中文版全貌十六篇问世,这是飞越二十多年的“文学之约”。书名源自《易经》:“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豹变是由弱到强的过程,隐含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成长史。

豹变在线阅读地址

豹变 读后感 第(1)篇

蒋方舟形容木心是“云雾缭绕的大山”,童明说木心像“野地玫瑰”,两个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形象,却都是很贴切的比喻。

其实读《豹变》之前,我是完全没想过“野地玫瑰”能和木心联系在一起的,初看时还骤然一惊:木心怎么会是玫瑰?

琢磨着琢磨着,竟又觉得本该如此:野地玫瑰。说低调也低调,发芽开花不挑地方,随便哪个乱石杂草堆里都能长,不声不响地就开花;说高调也高调,即便从乱石野草里长出来,也必得抻出一副细长清丽的枝条,无人欣赏的野地里也要热烈绽放,红要似火,白须赛雪,香必醉人——

不过无论高调低调,那一身刺倒是始终竖着,同周遭一切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以前读《杰斐逊高地》,木心写“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神性的”宽容——他豁达到可以原谅一切。

所以在后来读到友人回忆木心弥留时喊“让他们不要打我”时,我会格外的惊讶和难过,每每回想那段话,仍心痛难言。

木心不是神性的,只是“写爱比写恨好”。

闭口不谈和忘记是两码事,释然和原谅也是两码事。

他“原谅”的世事,是逐渐暗下来的美丽天空,是拂过鬓角耳畔的晚风,是身处其中却满身伤痕的自己,是过去行过数十年的光阴……他站在暮色当中,愿意原谅的是世上所有遗憾和曲折,但决不是那些无端伤害过他的人和事。

但木心依旧是豁达而宽容的,不然何以能诚恳地说出“命运,是可以精致而美妙的”这样的话呢。

他好像野地玫瑰,根明明扎在地下,却又像不属于任何地方。贪玩的小孩使坏扯破了他的花瓣,他受伤、茫然、沮丧,但很快振奋精神,兀自地美丽着,热烈着。多年以后再见那小孩,他也不骂,只是坚决地转了转身。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豹变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