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二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生动地展现出被"五四"唤醒的一代知识青年在中国现实社会里走投无路的境况。
二月读后感 第(1)篇柔石(1902.9.28—1931.2.7)原名赵平复,化名少雄,浙江宁海人。共产党员,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柔石为发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曾任执行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5月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牺牲后,鲁迅曾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追悼他和其他死难同志。遗著有《柔石选集》。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深为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赏。(来自百度百科)
读这本书觉得有些句子很拗口,萧涧秋与陶岚之间的感情是通过一次次的写信与回信而升温的,迫于同事与社会舆论的压力,萧涧秋决定放下这段感情!这让陶岚宁肯去做尼姑!
萧涧秋是个至纯至善的人,从人性关怀角度出发,他恋爱采莲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女孩,懂事的让人心疼,因为与小女孩的父亲曾是旧相识,出于人性的温暖,心底的善意无偿的去帮助妇人一家,但流言蜚语是恐怖的,是可以杀死人的,它就像一支支隐形的箭刺向妇人的心,她心存感激,不忍连累萧涧秋,在失去儿子后绝食托孤后上吊自杀!因为封建思想,使得妇人内心倍受煎熬,不忍受乡村里长舌妇的毒舌,不想要违背礼教去改嫁,又因为重男轻女观念,觉得失去了儿子就失去了天,天塌了,就没办法活下去了!
无知使人愚昧,无聊使人心生怨怼,无心也会铸就大错!假如萧涧秋没有帮助采莲一家,可能她们熬不过冬天,可能妇人不会寻死,可能一切都不一样了!
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恶语伤人六月寒!流言蜚语足以将一个人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