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巷》以“大革命”时期的广州为背景,通过周、陈、何三个家庭的变化、矛盾和斗争,亲戚朋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不同阶级、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苦斗》则写到“大革命”失败后,广州近郊震南村的农民和农场工人的生活。 “五四”运动、“五卅”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北伐战争等没有成为中心情节,而只是作为背景,在小说中构成特定的时代氛围。
三家巷 苦斗(全2册) 读后感 第(1)篇那年寒假,爸看了老师给布置的日记,说“对于一个孩子,每天都要写点啥,其实挺不容易。但你写的不错,没敷衍了事,有内容,真实,细致。”不知道,是做为奖励还是鼓励,他送了我一本书——《三家巷》。
我每天都捧着读,也会和爸讨论书的內容。爸说“好书要常读。每次的翻阅,都会有不同的领悟。”
属于我自己的书不多,《三家巷》是一本。所以,我常带来带去的读。爸还说“书,最好不要借给别人。借书的人,并不见得真是爱书的人。爱书的人,会珍惜自己的书,保持书的整洁,不随意丢放。”那会儿年少,大人的话,进不了心。当有位姐姐,问我借阅《三家巷》时,我借了。转天问她,她说她不知道丢哪儿了。
四十年过去了,我再没有第二本《三家巷》。生活中,失去了心爱的,敬爱的。只是,关于这本书的故事还在。
2018年八月末,我开始用微信读书。网络读书很多年,付费的正版看过,无家无主的盗版看过,但我喜欢微信读书这种形式。划线阅读,评论阅读。并且生字还可以在线查询。我想起我的《三家巷》。已失去了四十年。不再读过。
微信读书里没有,但可以订阅。三天前通知我,书,上架了。
开心。
我首先读了开头,又跳读了些章节。还是如四十年前一样,喜欢。只是年龄阅历的不同,理解的东西有了不同的切入点。湮没在岁月尘埃中的记忆,随着阅读,轻抖灰尘,也鲜活起来。
经了几十年的岁月,书仍是好书。好书,要常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三家巷 苦斗(全2册)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