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熙德之歌(世界英雄史诗译丛)读后感

熙德之歌(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作者:佚名

《熙德之歌》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游唱诗,文学史家们常常将它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人之歌》并列,统称为中古欧洲的三大英雄史诗。熙德是西班牙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英勇善战,赢得摩尔人的尊敬。《熙德之歌》用谣曲的形式写成,遣词刚劲有力,洋溢着强烈的英雄气概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诗歌把西班牙人民的气质集中在熙德的身上,热情讴歌了坚强的意志、忠诚的心灵、真挚的爱情,诗歌富于历史的真实性,对西班牙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都有十分精彩、细致的表现,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熙德之歌(世界英雄史诗译丛)在线阅读地址

熙德之歌(世界英雄史诗译丛)读后感 第(1)篇

「熙德·坎佩亚多尔——吉日良辰佩剑之人。」\r

\r

“熙德之歌》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游唱诗,写作时间一般认为在一一四〇年至一一五七年之间,全诗长达3700多行,是根据历史事实写成的。熙德是西班牙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罗德里戈·鲁伊·地亚斯,公元一〇四〇年左右生于比瓦尔村,父亲是比瓦尔的贵族。他英勇善战,赢得摩尔人的尊敬,被称为“熙德”(阿拉伯语对男子的尊称)。”\r

\r

因为是一首史诗而非大部头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里的所有形象都比较单薄、脸谱化,全文带着一种寓言性质。但塑造的比较巧妙,主角熙德既有神性——是指他骁勇善战(几乎到过头的程度),也有人性——对妻女的感情。写他受挫被卡斯蒂利亚的国王阿方索六世流放,但好运(或者说上帝)一直与他同在,敌人在他的剑下就跟死人一样,毫无还手之力。\r

实际上作为一个现代读者,我倒觉得摩尔人很惨...他们一开始是因为自己的国王不肯交贡品而被屠戮。到后来熙德被驱逐出境之后就开始直接走到哪儿杀到哪儿,基本上不把异教徒当人看——除非他们守规矩,那么可以被当成仆从来看。(其中也有摩尔人跟熙德是朋友关系,但读起来感觉更像是熙德单方面的粉丝迷弟...完全被征服了)国王阿方索多次在祈祷时提到感谢圣伊西多罗,那是一个规劝西歌德人归化天主教的一位教会圣师。\r

尽管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绝对值得肯定的,它虽然不是开创先河(在此之前有《武士诗》)但确实是流传最广的,被后世文学家无数次借鉴。但它的时代局限性同样很强,现在再看有很多逻辑让人无法理解,而且有很强的宗教性质,几乎可是说是基督徒的自嗨...毕竟换摩尔人来写估计就是一部被侵略的血泪史。\r

另外它提及的一些历史习俗和传统非常有趣和有用(对历史学家来说),比如在马鞍上画十字、面对国王要跪下亲吻他的脚和面前的土地、摩尔人的礼节是亲吻肩膀之类的——也算是一个小惊喜。\r

\r

总体来说观感还可以,比较短而且读起来也不费劲,故事性比较强。有兴趣可以体验一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熙德之歌(世界英雄史诗译丛)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