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要内容:2018年NLP应用和商业化调查报告;投入千亿的菜鸟网络智慧物流做得怎么样?Jeff Dean执笔:一文看尽2018谷歌AI重大突破;重读Youtube深度学习推荐系统论文,字字珠玑,惊为神文。
《AI前线》2019年1月 读后感 第(1)篇《AI前线》自己先看的是2018年10月份的,那本书大体讲的是如何让人工智能深度感知,“手机+AI”应用,本书讲述的是深度学习及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已经在生产制造、金融、医学、商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为DEC公司设计的XCON专家系统,每年可为公司节省大约2000万美元。机器人阿尔法狗,打败了世界棋手柯洁。 机器人是没有温度可言的,只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没有人的情感。之前自己和同学在外面逛逛的时候看到了机器人,有个同学觉得它很有意思,就问了它一个问题:“我这次比赛可以获胜的”机器人说:我没听清你说的问题,你可以再说一遍吗?然后就是死循环,这是弱人工智能,它不像人一样学习和思考,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人工智能”这一词是在1956年这一概念在达特茅斯会议上被正式提出。自此以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国早在2017年就已经将人工智能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以致人工智能这个专业近两年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
工智能技术现在属于增长期,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竞争都是人才战,而AI竞争最核心的就是研究人之间的比拼。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现在的智能相机、人脸检测、在线翻译等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是人们能感受得到的人工智能的成果。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继续发展,它也将通过更多的载体进入我们的生活。
通过“阅读”和“解释”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未来——这是机器学习的本质——技术无疑正在变得越来越精细。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云端AI和嵌入式AI会是相互共存、相互补充的关系。AI应用落地,核心是工程问题,不是算法问题,更不是“哲学”问题,算法是应用的灵魂。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持开放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创造智能而不是解释世界,为了造出智能,AI人愿意拥抱一切学科,也拥抱一切泡沫”。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AI前线》2019年1月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