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野记》是历史考据达人侯磊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书稿内容兼有旧日市井小人物的生存,江湖人士的切口春典、戏曲曲艺中的裉节儿、传统书香门第的风雅、绿林血案的传奇……于八卦野记中叙议旧日繁华,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文化逸事,系统梳理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式的思维模式,有料有趣、有本有据、雅俗共赏。
声色野记 读后感 第(1)篇超级好玩的一本书啊,很涨知识的
前面几章是关于旧北京的,那会的北京是破,旧,穷,可会去讨生活,学艺,做慈善,满满的人情味儿。北京小吃,以唐鲁孙写的最多,也是位掌故学大师。北京地带,哪里能产出什么好吃,不就枣子和粟子,传统的也只有味重的二荤和下水了,但北京是政治中心啊,旗人和北京人会享受,糅合了各地美味。
北京的老字号,谦祥益,瑞呋祥(呋是一种虫子)是清末山东起源的做布庄生意的,慢慢在民国逐渐做大,那些老字号的八大楼,八大局,八大局,很少有活过民国的。瑞呋祥我查过,虽然还在,但原来的东家也没人了,也是职业经理人掌管了。就像作者反思的,为什么这些老字号没了,香奈儿还活着。除了历史动荡,也有东家,掌柜,学徒,这种传统的经营管理方法吧。
下一章 水乡,是我没想到的,是啊,北京原来居然是个水乡,是啊,笔记那么多海,那么多潭,那么多井的地面。作为皇城,可不得风水好,背山面水,可现在北京的水呢?北京的城市规划难怪被吐槽。
下面就是江湖篇了
相声 评书 京剧 武术 这些不是历史里会正经介绍的,这里都会让你对发展有个大致了解。武术随着文明发展慢慢变成强身健体,京剧也有地方戏变为国粹。相声逐渐由讨生活的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这些都经过新中国改革,文革,随社会或丢或适应。
奇闻篇
民国的复仇案,八里桥的故事,明朱柏的往事。这些小历史作为正史的补充,形象更加丰富。
色 篇
由鸡一个字 看出几千来中国的文化变迁,不同背景给予不同的释义,这个是我觉得还蛮有趣的一个点,在历史的纵深纬度上,不同时代背景对鸡的引申义而不同,由汉时的五德到清末的脏话,通俗化之后,鸡也不能幸免。
后面这三篇完全是涨知识的。脏话,八艳,春宫,这有什么不能说的,不要遮遮掩掩的,大方看吧。
就像最后说的
史书上的历史是宏大的,但其间缺失了生活细节的质感,过去究竟是怎样的?朝野、市井、江湖、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是它们拼成了一个场域,这个场域产生的气氛,让我们感受到过去的日暖与茶香。它们是历史的血肉,而史书与文物是历史的骨架,读书与写作便是个根据骨架还原出血肉的过程。
我们需要这些文学来窥见那些五彩斑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