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小说课 读后感

小说课

作者:毕飞宇

该书为散文随笔。由名家学者为大众撰写的一套介绍国内外文学和文化“大家”及其著作的导读性通识读物。讲述作家和作品的故事,帮助大众了解和汲取古今中外文学成果中的内涵和智慧。本选题采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语言力求浅显易懂,雅俗共赏,兼具通俗性与文学性,符合普通大众的文化需要。本书为著名作家毕飞宇对《红楼梦》、《水浒》、《项链》等作品的精到解读。

小说课在线阅读地址

小说课 读后感 第(1)篇

作为一个热爱着文科和文学、最后高中却选择了读理科大学读数学的人,我一直在思考一盒问题:

学文学理,学到最后,我们究竟在学什么?

我的答案是:逻辑和美感,或者再扩充一些:逻辑,精确度,美感,灵感。

很庆幸,毕老师在本书不少方面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最令我感触颇深的,精确度。一个词语放在什么位置,主角该什么时候出场,等等这些在读者看来自然而然完全无须考虑的问题,背后是作者对精确度的无限追求。如何描写才能打动人心,如何安排详略突显高潮才能给读者心理防线最致命的一击?

这些问题说实话,这些在我读小说时,从来没有想过。哪怕从十二岁开始看红楼梦、部分章节看了不下十遍、对书中诗词爱不释手,也完全未曾注意到小说中王熙凤与秦可卿之间隐秘的关系,未曾考虑到曹雪芹先生反逻辑地写王熙凤的步伐、有意不让王熙凤出场的背后,暗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暗涌?曹老先生对人物刻画精确至此,每个细节都非闲话,功力之深实在令人喟叹。而毕老师如此严谨的探究态度,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想来现在喜爱读书的朋友不少,但能以如此细致的态度把玩小说中每一个细节的读者,在隐藏的细节中发挥想象力、挖掘“冰山之下的八分之七”的读者,又有多少呢?扪心自问我能做到吗?我自己也难回答,但读完毕老师的文章,至少知道了这样做的意义,以后再阅读如海明威一类的作者的作品时,会下意识地思考他简短语句后的故事。

毕老师称赞鲁迅先生是国人的启蒙,我也感谢毕老师对如我一般普通读者的启蒙。

学数学,除非真是天才,否则总需要名师点拨才得要诀。学习写作也是如此,而学写作之前,先要学阅读,而毕老师的本书,就是在分析小说的同时,渗透了大量阅读技巧和写作要诀,加之他语言诙谐,妙语连珠,阅读起来实在是一种享受。

如果身边有想要了解小说写作的朋友,我想我会真诚地把本书推荐给他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小说课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