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牧人、随家庭不断迁徙的动荡生涯、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风沙肆掠的荒漠里喂养的金鱼……本应厚重、贫瘠、苍凉的生活,在李娟独树一帜、灵光闪闪的笔触下,却焕发出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若无意指认那在伤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们本来的生命,那么,总还有别样干净明亮的生命,等着人去认领。正是凭借这部作品,李娟得到刘亮程、王安忆、朱天文、李敬泽、陈村等诸多文学大家的推崇,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获得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及第四届天山文艺奖。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第(1)篇读完此书已经好几天了,终于得空写写感想。
作者的文字平淡朴实,就像是山间涓涓流淌的溪流,滴滴答答敲打在你的心上。原本在我们看来乏陈可善的边疆高寒地带的生活,在作者笔下逐渐丰满生动可爱起来,不禁让人心生向往。小时候有幸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活过,此前一直在想要怎么样才能把少数民族说汉语表现得栩栩如生,读到李娟写和哈萨克族聊天的时候,不觉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写,无论是说话隔着三个逗号还是一句话含有很多个嘛,都很形象生动。
娟妈用现在的流行语来形容就是:皮中带稳。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爱玩爱闹爱生活,动手能力强,不爱劳动爱享受。这和其他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似乎不大一样,大多数作家总是喜欢把母亲塑造成伟大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等的正面形象,但母亲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会累会想要逃避劳动,因此李娟笔下的母亲让我们觉得很亲切,很真实,有些每个母亲身上的特质。外婆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艰苦生活的磨砺下,不但没有舍弃善良天真,反而愈发热爱生活。外婆的话语都很生动有趣,作家总喜欢美化现实,不愿意丑化自我形象,而李娟却偏偏不,对于人物话语丝毫不加修饰,讲原原本本的话语呈现在读者面前,愈显人物的真实可爱,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呀!
作者一家在生活物质条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那么热爱生活,养金鱼养老鼠养兔子养狗,可见其内心世界的富有和充盈,因此不要用自己世俗的眼光评判作者的生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恋爱了的妹妹,娟儿用了寥寥几笔恋爱中的女孩子的心理跃于纸上,还有一家人对追求者的筛选衡量方式,读着读着不禁失笑,这才是真实的生活,略显世俗,却又真实的可怕。生活本就如此!
本来有许许多多想要分享的东西,提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作罢。
个人的一点杂感,记于2018年10月28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