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 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上百位受到核灾影响的平民。作者将这些访谈以口述的方式书写,每一页呈现的都是残酷、荒诞的故事。从口述者的独白中透露出,这场灾难造成的痛苦始终如核辐射般残存在幸存者的体内。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读后感 第(1)篇看了美剧《切尔诺贝利》,里面的一些历史和人物,我想更深入的了解和知道当时的一些具体细节。之前是想找《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没有发现资源。看到是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是角度不一样,那我就开始阅读本书了。
首先,事件发生是在1986年4月26日,我出生的那一年。但是我对这个事件的知晓是在30多年之后。为什么这样一个重大的核爆炸事故,却鲜有耳闻呢。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关注的历史不够,还是这个事件被各方面压制下来。感想是很心痛的,因为操作人员的误操作,造成世纪毁灭性灾难。威胁和影响不是一代人,而是好几代人,甚至有500年之说。苏联政府的镇压,消息封锁,当地切尔诺贝利人成了世界的弃儿。不仅要承受身体的苦痛,还要承受被边缘化被遗忘被历史遮挡。
其次,书中的人物都是参与或被污染到的人群。有印象深刻的消防员,被安排到反应堆楼顶,把散落一地的石墨铲到小推车里,然后倒下去。完全是直接与反应堆接触,拿着命去做牺牲。几分钟一班,消防人员轮流做着,辐射量可想而知。有一位消防员的妻子怀孕4个月,因想念自己的老公,去医院陪老公一起度过最后的一段时光。最后孩子出生后,也没有了生命。不肯搬离的农户老奶奶,在撤离时还在挤着奶,不肯离开。射杀宠物的士兵、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和不被告知真想的当地居民···所有的信息都被封锁,流传出来的信息是,一场火灾,已经扑灭,伟大的苏维埃政权····但是天不再是蓝的,水也变绿了,各种各样的疾病让核电站附近乌克兰居民甚至涉及白俄罗斯居民,受到严重灾害。
最后,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不能改变。发生核爆炸的地方现在还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一些大胆的人还会去现场感受一下当时的景象,会在反应堆前拍照留念,让自己也参与到历史中来。但是当地并不会让他们吃当地的食物和饮用当地的水源,因为它还在,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变。改变的只是人类的命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