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以卓越的睿智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全书共7章前前5章主要讲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最后两章是管理者如何决策。本书提出的管理理念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本书已经成为世界上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书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读后感 第(1)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首次出版于1966年,至今半个世纪多,其作者德鲁克也于2005年离世,但书中对于“管理”的思想仍然熠熠生辉,成为经典。
本书首先对“管理者”做了定义——每个能为组织做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又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必需性和可习得性,以及如何通过5个方面达到“卓有成效”。
读后有三点收获:
1.管理时间始于记录时间“时间是最特殊的一项资源”,不能灵活供给,完全无法被替代。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时间。所以要做到卓有成效,第一步并非开始工作,而是记录时间。通过记录来了解时间花费在哪里,进而管理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的占用。最后,将时间连成大段,投入真正需要有效决策的工作中。
人们往往会错误估计自己时间的使用情况,“记录比记忆可靠”,当时记录也比事后补记可靠。推荐一个APP#爱今天#,现在开始记录你的时间吧!自己的鞋,只有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2.专心一志始于摆脱昨天“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这句话适用于工作,同样适用于生活。时间、精力、感情等都可以算作我们的资源。通常讲,我们不倾向于把资源投入到不会产生价值的事上。
曾经有价值,逐渐失去效用的事,除了让人陷入“弃之可惜”的境地,有时还会让我们流失于“自我主义”中。所以,尽力把“资源”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上吧,拿出勇气,摆脱“昨天”。
3.解决问题始于辨明性质书中第6章,介绍了决策的五个要素,其一如下: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有通过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其中的“性质”一词,在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一个重要但又常被忽略的 。工作事赶事,生活琐又碎。如果面对总是捣蛋的孩子,家长能了解他其实是在求得关注;如果面对词语错一堆的学生,老师能知道他其实是拼音不扎实;如果面对迷茫又焦虑的自己,我能明白这其实是在对自己的不满,那么家长就不会一遍一遍在暴躁中怀疑自己又怀疑孩子;老师也不会在花费大量时间而毫不见起色中失去耐心;自己也不会一边焦虑一边无所作为。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管理学经典,值得反复阅读,不同阅历不同感悟,不同身份不同收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