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好书,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阿勒泰的葵花比阿尔勒的葵花更炽烈,最亲的亲人和最亲的家畜都是家人。广受好评的新生代非虚构散文写手李娟继“羊道”三部曲后全新力作。母亲带着家禽、牲畜,举家迁徙乌伦古河岸的戈壁,定居在葵花地边的“冬窝子”,开始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荒漠上开辟的百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食、三次补种,又接连遭遇干旱、虫害,直至收获,中间是微弱的希望和漫长等待……在这些吉光片羽的记录中,作者首次集中将思绪汇聚于自己家族成员的生活细微,他们与无垠荒漠构成完整的生态样本。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第(1)篇苦,是真的苦,也是能从中作乐的苦。
单调到极致的生活竟然能有这么多可以记下来与人分享的细节,那些生活的细节只有长时间亲身经历,并沉入其中的人才能体味到,只参与而不沉浸都做不到。另外又不得不佩服这份笔力,以及李娟对生活的那份乐观的态度,亦庄亦谐的文字描绘的许多细节,如果我不是在农村生活并一直参与劳作,可能都不能读出背后的那些苦。
不仅仅只有生活的现实,还有现实背后的思考。也许李娟那些思考并不那么深刻,但至少让我在阅读的时候在想一些为什么——也许也是一些无病呻吟式。
不知道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比如散文,需要承载多少东西才可以称之为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品。我觉得《遥远的向日葵地》是够的。通过它,我至少了解了在阿勒泰山下和游牧人一起的游农人,了解了从贫瘠的土地上那些一如土地一样贫瘠的游农人对那种从一粒瓜子变成金黄大花盘的致富梦的期望和努力、抗争,了解了那片单薄的大地从肥沃到死亡的过程,了解了祖祖辈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贫穷而又任性牧民,还有许多莫可名状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