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新版10卷本文集,名家名译,收入长篇小说、中短篇作品、诗歌、散文、童话与画作,全面展示黑塞创作生涯。《在轮下》是黑塞的早期作品。小说叙述的故事是: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一个神学院学习,受大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功名心切,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没有半点空闲,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为学校不容;而汉斯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知己。汉斯用功过度,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之后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被认为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在轮下(黑塞文集)读后感 第(1)篇“在轮下”很危险、很恐惧、很无助。汉斯很努力,也很优秀,然而他却骨瘦如柴,他在自残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以至于无法自拔——他凉凉地、宁静地躺在黑黝黝的河水里,慢慢地沿着山谷顺流而下。他终于摆脱了恶心、羞愧和痛苦。然而我不禁要问,是什么残害了他?
是他的父亲,当然还有学校的老师,正如鞋匠所说“在那边走的这些先生们”“把汉斯弄到这种地步”。那么“学校的老师们”到底错在哪里呢?他们不爱汉斯吗?他们没有给汉斯帮助吗?恰恰相反,他们把汉斯当作优秀学生,他们给汉斯丰厚的关爱,他们随时随地鼓励汉斯、鞭策汉斯。然而这些来自牧师、校长、老师……的爱和希望,成了压倒汉斯的枷锁,在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重压之下,汉斯夜以继地苦苦学习,他身心焦虑,他骨瘦如柴,他终于撑不下去。海尔纳是他生活的一道亮光,在这道光的指引下,他“宁肯变成最后一名”,他变得“更温柔、更热烈、更痴情”,他的成绩开始下滑,校长找他谈话,告诫他“千万别松劲呀!要不然会掉到车轮下面去的”。他果然掉到了车轮下面,因为他无法疏远海尔纳,他的成绩不再优秀,不再和同学来往,和同房间的同学也几乎连一句话都不说,整天疲疲沓沓不能专心,他得了精神衰弱症。当他的朋友海尔纳被校方开除,他的精神支柱彻底倒塌,他的成绩从优降到良,从良降到中,最后降到零,终于,他被“休学”了。他感到孤独,感到被人嫌弃,他被推到令人窒息的,可怕幻境里,“死”的幽灵以虚假的安慰者出现在他面前,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慰藉。最后,“艾玛”终于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要稻草。
汉斯死了,他死在德国旧教育制度下;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却正有许许多多的汉斯在轮下痛苦的挣扎。他们被家长、老师“热爱”着,在艰难的学习道路上苦苦支撑,他们觉得永远有做不完的作业,睡不完的觉。但是他们不得不照常起床,照常上学,照常听课,照常做作业。结果你发现,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自杀事件越来越多。一百多年前德国发生的故事,我们正在上演。一百年前鲁迅说“救救孩子”,今天我们仍然不知道路在何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在轮下(黑塞文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