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七部分:古琴传承与保护、川派古琴艺术、琴乐美学琴曲打谱、琴学琴史琴家、琴曲、琴谱辨析、琴律与古琴斫制、艺文。收录文章62篇。
古琴清英 读后感 第(1)篇琴缘
我的人生还有一个夙愿未了,想学会弹琴,至于弹什么琴呢?特指的是钢琴。巧的是认识了一位专业的钢琴老师在交往过程中成为了忘年交朋友,她承诺教我钢琴,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再等等。一天应朋友邀请上家里玩,因朋友会弹琵琶,以琴会友,还邀请了玩乐器的朋友们很是热闹。朋友家有很多种乐器,其中就有古琴,中央芭蕾舞团的秦老师会弹,于是就弹奏给我们听。古琴音乐响起,大家都安静下来了,一下就撞击到我的心,很抓我,脑子里涌现出诸葛先生在空城记里的城门楼上弹琴的画面,有故事,有画面,还有历史穿越感…。秦老师说:学吧,这是我们中国的国粹,还修身养性,我可以教你。我以为是一句戏言,但朋友是认真的,发来信息说已经和秦老师约好上课时间。突然而至的古琴,我是一无所知,既然结识古琴是一个缘分,我就应该珍惜!我着手关注古琴的历史文化,找到了这本书《古琴清英》,涉及古琴的方方面面:琴,今称“古琴”,又谓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也是最具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民族精神与道德风范的传统乐器。“琴棋书画”中琴为首,只有“琴”是有声音的,有“声音”就表示有“生命”存在,让人们在学习中懂得生命之重要。琴可作永远的知音,其不为君贫而疏远,不为君富而趋近,能与君肝胆相照,肺腑相通,穷则“相濡以沫”,达则“相忘于江湖”,于“轻微淡远”、“中正平和”间浩然长养,忘年长知。伯牙弹琴遇知音子期,子期死后,伯牙劈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以为世无足知音者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蜀地汉代抚琴俑大量出土,尤其在绵阳、资阳的东汉墓中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陪葬抚琴俑,在蜀惠王朱申的墓葬中还发现了站立抚琴俑。享誉当代的还有美国“旅行者二号”卫星上天事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当古琴极度衰弱之际,大洋彼岸传来了美国发射了一颗寻找外星文明卫星的消息,这颗卫星向外星系文明带去了地球信息,其中有半小时地球音乐。因为时间有限,音乐基本上都是片段的,只有中国音乐《流水》是完整的。这在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反响巨大,在音乐界取得良好的声誉,对当时陷入绝境的古琴注入了强心剂,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津津乐道这件事。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本书让我对古琴从陌生到渐生情愫,古琴已成为我的情节,“指在弦上,音在心里”。脑子里自然泛起苏东坡的诗句:“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就是我的古琴缘。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