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

作者:张爱玲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金锁记在线阅读地址

金锁记读后感 第(1)篇

张爱玲 《金锁记》
看第一遍的时候,以为书会很长,当一个小时就看完的时候,我就去决定再看一遍。
这本书一开头,就像极了《红楼梦》。
特别是曹七巧出场时(图1)就好像看到了王熙凤。
可是曹七巧终归是比不上王熙凤的。王熙凤出身好,在家族里是顶梁柱,即使泼辣一点也是有人买账的。而曹七巧,不过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二爷的侧房,不过是当了几年侧房被扶正的女子,就连府上的丫鬟也是看不上她的。
看完这本书,就觉得七巧终究不过是一个缺爱的女子。被哥哥嫂嫂卖到富贵人家,就已经令人寒心了;而嫁的男子,是一个连床都下不了的残疾人。在一个大家庭,没有男人撑腰,没有有权有势的娘家,不强势一点,不刁钻一点,怎么能吸引到众人的目光呢。
她从来没有得到爱,可又渴望爱。
可她又不只是想要爱,他还想要金钱,想要名誉,一切好的她都想要。所以,她不敢孤注一掷。当三少爷季泽来找她,给她说情话,想要讨她欢心;要是一个为爱而生的女子,即使是知道三少爷为钱而来,我想也会假装不知道吧。可是七巧没有,七巧当面拆穿了他,七巧害怕自己没有钱。
最后的七巧,也没有得到爱。没有爱的人会怎样呢?会嫉妒吧。
七巧开始破坏自己的女儿。
有人给女儿说媒,她说,太穷的不行,怕被骗钱。而有钱的,又看不上她女儿。
有人劝她,你这样下去,嫁不出女儿的。
七巧说:我的女儿,不愁嫁。
后来,
女儿都三十了,也没有结婚。终于遇到了一个满意的人,七巧又不乐意了,骂女儿不检点,与别人私会。骂得整个街道的人都知道了,整个城的人也知道了。
女儿退了婚。“这是她的生命里顶完美的一段,与其让别人给它加上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
可是,男女感情哪里又断的了。女儿开始用“新时代”的方式,继续歌那个男孩成为了朋友。
谁料,七巧还是知道了。把男孩请到家,只用了一段话,又毁掉了女儿唯一的姻缘。
“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她喷烟。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东西。”
因为那个男孩没有想到,自己喜欢的大家闺秀,是个烟鬼。
“忽然觉得异常的委屈,便躺了下来。卷一点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袖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这就是她所怀念的古中国...他的悠闲贞静的中国闺秀是抽鸦片的!
可是,那个男孩没有想到,女孩早就为他戒了烟。
我想女儿会恨吧,恨自己的妈妈。
分享一篇从另外一个角度的书评,看完又难过了几分。
http://t.cn/RCgISUO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结尾: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人也送了半条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金锁记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