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死屋手记读后感

死屋手记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在本书中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由于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死屋手记在线阅读地址

死屋手记读后感 第(1)篇

死屋手记
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
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
1850年1月23日,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送至西伯利亚鄂木斯克军事监狱,开始了四年的漫长苦役生涯。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的也愈发频繁。他将服苦役期间的感受和见闻记在了《西伯利亚笔记》中,里面的很多素材被写进了《死屋手记》和其他作品中。
可以说,在这四年的苦役生涯,陀氏凭借留存的擅长观察与记录的习惯孕育出一本《死屋手记》,并在这个基础上萌生出一种更为理性、自由及怜悯的精神,才有了后续的流传之作。
监狱中有两种痛苦,强制并无意义的劳动和被迫性的群居。
压垮并让人感到绝望的永远不会是劳动本身的强度,而是这劳动是否具有意义,是否因自己的努力而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西西弗斯的传说里,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后再让石头滚下山,如此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没有比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监狱的这种惩罚与此竟然惊人的相同。于是对于狱中人而言,白天所进行的重复无望的劳动似乎总是绝望,麻木的,而晚上通过接一些城里的手工制作而获取酬劳似乎才是这一天真正的生活,也才是真正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被迫性的群居,更是精神上的痛苦——当一群被痛苦折磨的病态,阴郁的人们被强制性的聚集在狭小密闭的空间里,常年被士兵看守限制,周围又是各种仇恨嫉妒的目光,使得每个人没有自己的空间和尊严,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惩罚。
通过作者细腻和客观的感悟,细致详尽并深刻独到的描述了监狱中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生存状态,他们无疑都是经受着压迫和痛苦的人,虽然都曾经犯下了不被法律允许的罪行,但是在各种各样的恶中也会存在着被其掩盖或未被发掘的善,这也许就是人性。书中列举了多种不同性格下的心理特征,对作者敏锐的洞察实在是佩服。
值得再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死屋手记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