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礼物的流动读后感

礼物的流动

作者:阎云翔

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礼物的流动在线阅读地址

礼物的流动读后感 第(1)篇

虽然是学术作品,却意外地好读、流畅。
作者阎云翔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教授,礼物就是他的课题之一。
因为早年在东北生活过,对这片黑土地很熟,后来要做课题调查,他就又回来了,一头扎在黑龙江双城县的一个小村。
送礼司空见惯,有什么好研究的呢?
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尤其是单身或者未婚的,除了同学同事结婚随份子,基本上不会涉及到送礼,还特别反感过年过节亲戚串门送礼这件事。
在人类学家眼里,送礼反映的是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社会阶层,乃至家庭权力结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看完还蛮有启发的。
1.现在说送礼,大多指求人办事。其实这只是礼物的一部分功能。
作者认为,送礼分为四类,一类是横向的表达性礼物,比如,朋友过生日你送一瓶香水。没人强迫性你,你也不期望回报,礼物只是你维系感情,表达心意的东西。
一类是横向的工具性礼物,比如,结婚随份子。
第三类是纵向表达性礼物,主要在经济、政治地位差异比较大的阶层之间进行。比如,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送礼。
第四类是纵向工具性礼物,这就是求人办事了,不以维系感情为目的,多是一锤子买卖。
2.人们在成家立业之前,大多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亲缘关系网络。而决定能耐大小,人缘好不好的是成年后自己构建的关系网络,也就是人脉。
礼物是维系关系网络比较重要的工具。
现在年轻人感受不到,父母长辈可能深有感触。随礼是家庭中一项占比不小的开支。
3.书中还说到了彩礼和嫁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彩礼金额越来越高,这笔钱新娘花在自己身上的越来越少。她们大多会把这笔钱存起来,作为小家庭的资本。
作者认为,“夫妻的独立性成为年轻人索要高昂彩礼和嫁妆的动力,家庭内部的权力平衡被重新界定。显示出父权的衰落。夫妻关系成为主要的观念。”
现在很多文章倡导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先顾小家,再顾大家。
说的也是这回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礼物的流动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