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颠覆人们对信息时代的认识、对创新和创业的理解的好书。作者吴军通过介绍硅谷成功的秘诀,揭示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和方法论。 近年来,吴军从技术和管理人员变成了投资人,他对IT领域,尤其是对科技创新因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根据这些年在硅谷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了长期以来令大家深感困惑的一个不解之谜,那就是—为什么硅谷在全世界其他地区难以复制? 《硅谷之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浪潮之巅》的续集或姊妹篇。在《硅谷之谜》中,吴军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仔细分析了硅谷的起源和发展,对硅谷的创新力进行了深刻剖析,把硅谷的经验提升到了理论高度,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只有硅谷真正做到了宽容叛逆、宽容失败、多元文化和拒绝平庸。这些特点造就了硅谷几十年的长盛不衰。 本书有助于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创业者、风险投资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深入研究、学习硅谷,也非常适合对科技创新与创业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参考。
硅谷之谜读后感 第(1)篇之前看过吴军的《浪潮之巅》,非常精彩,这次看到续作,毫不犹豫买下来看,果然不负所望。
书中前四章主要介绍硅谷起源和发展,故事性很强很好看,但本书的精华其实是后四章,特别是第八章,用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来解释硅谷的文化和制度,揭示硅谷成功的根本原因,非常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控制论与机械思维的差异,后者是希望在事前尽可能考虑周全,得到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往往由于意想不到的因素太多而不可实现;而前者则更加依赖在后续根据变化不断调整,从而达到目标。
信息论的思维方式。有几层含义。第一层认为在一个系统中,不确定性越多熵就越大,而要想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就要引入信息;第二层含义源自霍夫曼编码的思维方式,在经济学上称为吉尔德定律,那就是做事要最大限度地采用便宜的资源,尽可能节省贵的资源;第三层含义源自香农第二定律,即传播速率不可能超过信道的容量,引申含义,人脉和媒体,分别是人和企业的信道,只有拓宽了才能把生意做大。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在工业时代,如果做到每一个部分都最优,那么整体必然达到最佳状态,而在信息时代则不然。一个例子是iPhone对比安卓手机,iPhone的各个部分配置并比不过许多国产安卓机的硬件配置,但整体使用体验却超出一大截,因为iPhone是作为一个整体在优化,而不是寻求局部最佳。书中用硅谷生动的案例对这些思维方式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对我们的工作思维方式很有帮助。另外,看完后想要重读下他的《数学之美》,详细了解下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