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十字架》记述了在第三帝国时期,作为当时德国最重要机构之一的官方教会及其教会领袖是如何与纳粹帝国、国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流合污的。德国的教会为了自我保护不惜放弃信仰原则而对纳粹妥协,最终导致了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变成了象征着罪恶的纳粹图腾万字饰。作者从纳粹这段历史入手,分析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心智状态,向读者揭示了纳粹所造成的悲剧更深的精神、思想层面的原因。那就是国家至上的思维以及教会的盲目顺从、反动政治势力与教会的邪恶联盟,这在纳粹帝国得到了极端的体现,而且受到了教会的欢迎和支持。对此,作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从对纳粹时代的研究中汲取了不少对当今社会有益的教训。
希特勒的十字架 读后感 第(1)篇21世纪的今天回望过去,我们似乎可以说,希特勒及纳粹帝国的出现严重冲击了西方人的文化自信,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想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反叛,最终成为纳粹惨剧所付出的沉重代价。由于希特勒在其疯狂的征服和杀戮计划中成功绑架了宗教、民族和国家,知识精英们像躲瘟神一样逃避这些曾经的精神和物质家园。纳粹极权主义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其留下的精神毒素也将长久地污染人类文明的肌体。本书作者指出,纳粹主义的崛起归因于五大要素,它们分别涉及哲学、神学、政治、经济和宪法问题。也就是说,德国的思想家、宗教人士、政治家、资本家和大众都屈从于各种理性或非理性的人本主义。一方面,这些人本主义自然而然又衍生出国家主义、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政治和社会改造方案。另一方面,人的非理性创造能力似乎也喷薄而出,人为组合和设计的神秘兮兮的类宗教应运而生。又真又活的“神”不见了,人的想象乃至癔症成了精神的坐标,造神运动也随之轰轰烈烈展开,极权主义的方便之门也就打开了。 在人类历史,超越信仰与世俗极权主义乌托邦的争战一直在持续进行。当超越信仰被完全抛弃时,也就是极权主义登封造极、大获全胜之时。当人们逐渐抛弃作为真理的超越信仰时,他们会慢慢地、甚至不知不觉地开始追求世俗和主观的绝对价值或精神,作为自己的心灵之锚。作者在书中指出,黑格尔将绝对精神演绎为德意志德国。于是,第三帝国拥有了绝对、永恒和确定的品格。这样,离真神越来越远的德意志人心里有了信靠,“踏实”了。不幸的是,残酷的历史证明,黑格尔的精神追求成了灾难的滥觞。 显然,纳粹主义不再单纯是一种理性的意识形态,而是带有神秘色彩的迷信教条。 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希特勒对密教仪式和义理的信奉,无疑既强化了希特勒的独裁意志,也大有助于将其塑造为一个“神人” 。密教的神秘性让希特勒成为名符其实的“明亮之星”(Lucifer)。不过,“明亮之星却犯罪,变成撒旦”。人神之间的界限,一时间模糊不清了。纳粹的敬礼仪式无疑也起到了“净化”人心的作用。结果,“神”越造越像,也越来越“神”,最终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具有毁灭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希特勒的十字架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