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读后感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全球商业领域中,许多企业曾叱咤风云,但面对市场变化及新技术的挑战,最终惨遭淘汰。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它们精于管理,信奉客户至上等传统商业观念。这就是所有企业如今都正面临的“创新者的窘境”。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管理大师克里斯坦森指出,一些看似很完美的商业动作——对主流客户所需、赢利能力最强的产品进行精准投资和技术研发——最终却很可能毁掉一家优秀的企业。他分析了计算机、汽车、钢铁等多个行业的创新模式,发现正是那些暂时遭到主流客户拒绝的关键的、突破性的技术,逐渐演变成了主导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如果企业过于注重客户当下的需求,就会导致创新能力下降,从而无法开拓新市场,常常在不经意间与宝贵机遇失之交臂。而更灵活、更具创业精神的企业则能立足创新,把握产业增长的下一波浪潮。 克里斯坦森根据大量企业的成败经验,提出将破坏性创新进行资本化运作的一系列规则——何时不应盲从客户,何时应投向性能较低、利润空间较小的产品,何时需舍弃看似规模更大、利润更高的市场,转而发展细分市场。《创新者的窘境》将助你预知即将来临的变化,在险象环生的商业竞争中实现基业长青。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在线阅读地址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读后感 第(1)篇

多年后看仍是佳作,适合从事创新领域,特别是产品和技术创新领域的企业家、创业者。
本书核心的问题就是: 为什么管理良好的企业会遭遇失败?作者的结论是: 这些管理良好的企业之所以经常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它们发展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
管理良好的企业都善于发展延续性技术,也就是说善于以消费者所认可的方式来提髙产品的性能。这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方法都基于以下几点:
1. 听取消费者的意见;
2. 大力投资消费者表示希望得到进一步改善的技术;
3. 争取更高的利润率;
4. 以更大的市场,而不是更小的市场为目标。
但破坏性技术与延续性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破坏性技术改变了市场的价值主张。就主流消费者所关心的产品属性来说,当破坏性技术刚开始出现时,几乎总是提供更低的产品性能。
作者建议: 管理者可利用这些原则,使他们所在的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发代表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新技术。
1. 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消费者和投资者
2. 小市场并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
3.无法对并不存在的市场进行分析
4. 技术供给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
他建议面临破坏性技术的管理人员:
1. 将发展破坏性技术的职责交给确实存在消费者需求的机构,以便确保资源能够流向这些机构。
2. 设立一个能够欣然接受较小收益的独立的小型机构。
3. 为失败作好准备。不要在第一次就用尽所有的资源,因为你不可能在第一次尝试中就抓住正确的市场方向。
4. 不要寄希望于技术突破。尽早开始行动,为破坏性技术的当前属性寻找市场,你将在当前主流市场以外的地方找到它的市场。
本书最后的12个问题是理解作者结论的关键,建议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