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指定读物、教师票选“100本必读作品”,全球销量超1000万册,位列美国亚马逊20年畅销书榜。澳大利亚史上传奇畅销书,被好莱坞翻拍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作者力荐!关于真正的尊严、勇气和生命里动人的情感。如何由被霸凌的弱小男孩蜕变到拳击冠军?我认识哈皮仅仅二十四小时,他却改变了我的一生。他教会了我“一的力量”,凭借着这个力量,我敢于在法庭上说出真相,知道在拳击场上如何让比自己强大的人先倒地,也懂得了在充满暴力与歧视的混乱世界里如何保护自己。从此我不再是寄宿学校里饱受欺凌、忍气吞声的“尿尿鬼”。多年以后,当我再次遇到当年的对手,我不再退缩,而是笑着跨出了第一步。
一的力量 读后感 第(1)篇如果说《摔跤吧爸爸》改变了我对摔跤的看法,那么,《一的力量》则改变了我对拳击的看法。
在此之前,这两项运动在我眼里都是蛮力甚至是暴力的竞赛,毫无存在的价值。而现在我的看法改变了:任何一项运动,除了力量、技巧的积累,更多的,是智慧与心力的较量。
皮凯是幸运的,在他的生命中,他遇到了哈皮,遇到了老博,遇到了波斯坦小姐,遇到了海米,还有橘皮耶。重要的是,无论遇到了谁,他都把他们的馈赠良加利用,未浪费一丝一毫——童年经历带来的敏感审慎,哈皮告诉他的“先用脑、再用心”,老博给他父亲般的爱与引领、波斯坦小姐帮他建立起知识的体系、橘皮耶训练他的拳击技巧、海米带给他的商业思维,这一切都被他转化为自身的力量,凝为一体,最终成为“一的力量”。
书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
1、语言的简洁:开始我以为是译者译得不好,后来才明白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在此之前,我真的很难想像有人会有这种冷静简洁的笔触,它几乎是用“概况介绍”般的语言讲述皮凯5-15岁的成长经历,没有一丝延展、煽情与浪费。书中几乎找不到作为定语的形容词或副词。但与此同时,书中语言描写相当细腻,仿佛四十年过去,那些丰满生动的对话都还在空气里,可以随手抓来,从未曾忘记。
2、寄宿学校的歧视与暴力,以及作为一个孩子面对这一切而生出的适应、合理化,以及应对的智慧(早慧)。
3、皮凯在“无上无上之神”的引领下,所做的意识漫游。
4、胖海蒂的故事与她的死亡。
5、老博和我在大自然中的日子,以及他的口头禅“一定要的啦”。
6、监狱里的“三明治基金”,唱给“蝌蚪小天使”的歌,《南国协奏曲》音乐会上的合唱。
7、海米的犹太人思维与商业智慧。
8、“我”与老博的水晶洞。“再见,老博”。
9、矿坑的独特工作经历。黑熊栅、顺槽人,重逢之战。
“硬喙的孤独鸟儿已离开,它们筑巢的石子成了河底卵石,冰凉、澄澈的河水激起浮沫,在沙漠中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