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赶往火星 读后感

赶往火星

作者:罗伯特·祖布林/理查德·瓦格纳

这是一个宛如科幻小说的大胆计划,可能正是因此,已故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为该书第一版(1996)作序。而跟科幻不同的是,祖布林书写的是科学事实。15年来,祖布林已成为无数耽于幻想的科学家与外太空探索者的民间英雄。 这一全新版本是该书的15周年纪念版,选择了NASA火星空间实验室即将大展拳脚之前出版。祖布林写道: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和千千万万代的子孙,火星将是我们的新世界。 祖布林并没有费力气来解释为什么要去探索火星,他在这本书里用主要篇幅来阐述如何让这件事成真:200~300亿美元的合理预算,以及“轻装上阵”的登陆准则。 要想让人类在火星上定居,不需要等到发明了庞大的行星际宇宙飞船、反重力推进系统或轨道空间基地,祖布林如是断言。相反,他在1990年发起的“火星直击”计划提议,把宇航员和他们的住所一块儿直接送到火星去,工具就是把他们送到地球轨道的助推火箭。之后,宇航员们就开始太空生活了,他们会种植温室植物,抽取地下水,动手制造需要的材料,建造商场大小的建筑,还可以在曾经活跃的火山附近的热区提取地热。总的原则是利用火星上自有的资源,“自给自足”。 卡尔萨根说:“祖布林几乎单枪匹马地改变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

赶往火星在线阅读地址

赶往火星 读后感 第(1)篇

在音频听了这本书,作者脑洞非常大,还有实验!作者认为:像火星一样思考。个人探险精神。一个宇航员要在太空待500天,第一件事就是用利用火星材料做玻璃纤维,打造金属元素。像电影流浪地球。核推进……许多作者的想象,科技进步

总结

说到这里,我们的火星旅程也差不多了,下面简单总结一下这期音频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载人火星计划既重要也迫切。21世纪属于火星,个人探险精神与科学技术会在火星计划中互相促进,美国需要依靠登陆火星维持世界主导地位,并延续这个国家的开放性与先锋性。一旦火星殖民完成,人类社会的商业将进入行星际时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将得到延续,更重要的是,一个开放、先锋的人类文明分支会在火星产生,我们与地球的关系也将重新被定义,火星将成为人类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强力发动机。

其次,我们说到了传统的载人火星计划,主要依靠在太空组装大型星际飞船前往火星,又贵又不可操作,而火星直击计划利用合理的预算,采用将返程燃料放在火星生产的构想以及合点航行与大气捕获的飞行方式,从而克服燃料、补给、辐射危害等问题,极大降低了预算,让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前往火星。

最后,我们说到了在到达火星后,怎么建立火星基地:采用地热提供能源,并利用火星丰富的资源生产玻璃纤维、塑料、金属等,同时在圆顶温室中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在完成火星殖民后,开展行星际贸易。

从本书第一版面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技术当年还只是作者的想象,如今都已经成熟并应用于现实了,例如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核动力推进等。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使我们离火星更近一步,因为一方面科技进步更新了我们对火星的认识,比如最新的光谱分析显示,火星液态水含有对人体剧毒的高氯酸盐,所以火星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友好;另一方面,对火星计划的争论从未停止,地球主义者认为地球已经很完美,我们应该把资源用来解决地球饥荒、战争、环境保护等问题,根本不必浪费资金前往火星。另外还有人担心火星计划会加速地球的灭亡,认为移民火星是抛弃地球的不负责做法。前往火星不仅仅是勇气、决心与科技的问题,我们应该去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赶往火星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