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七十歲了,七十年來,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與我父親連繫在一起的。」本書是周海嬰對父親魯迅的記憶與追懷。作者以童稚、青少年時代和成年後的眼光觀察自已的父親和家庭,除了透露出凡人魯迅的日常生活與脾性外,更經由其一生中所經歷的人事物,生動地反映出當時社會生活,以及時代轉變中的波折。書中敘述了父親魯迅(周樹人)與周作人由手足之親而不相往來的經過,也對魯迅最後死亡的原因提出了疑問。作者懷疑,魯迅因病不治可能與日本醫師延誤治療有關;作者表示,這位原與魯迅一家相熟的日籍醫師,本是日本「在鄉軍人」團體黑龍會的副會長。作者也紀錄了執政後的毛澤東對魯迅的看法:一九五七年,毛澤東在上海「與老朋友聊天」。羅稷南坦直地問道:「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會怎麼樣?」毛澤東認真沈思了片刻後說:「以我的估計,要麼是關在牢裡還是寫,要麼他識大體不作聲。」另方面,讀者透過魯迅一家人的生活和交往,對當時那些心向以共產主義建設新中國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和實際生活也可有更多了解。
鲁迅与我七十年读后感 第(1)篇[cp]看了#鲁迅晒娃日常# 之后,感觉人设全线崩溃……
鲁迅老来得子,49岁的时候有了周海婴。
起名字的时候,他想到自己在上海住了10年,很有感情。所以 “海婴”的意思就是上海的孩子。
他又讲,“如果孩子长大,他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真是好爸爸~
他还经常赠送周海婴的照片给别人。(虽然不知道对方是否喜欢
在给友人的书信里,他也常常和朋友分享育儿状况:
“海婴很好,脸已晒黑,身体也较去年强健,而且近来似乎较为听话,不甚无理取闹。
但因年龄渐大之故,唯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
颇为废去不少功夫耳。”
“海婴这家伙非常调皮,两三日前竟发表了颇为反动的宣言说‘这种爸爸,什么爸爸’!真难办。现在的孩子更捣乱了。”
“他去年还问:‘爸爸可以吃么?’我的答复是:‘吃也可以吃,不过还是不吃罢。’
今年就不再问,大约决定不吃了。”
[允悲]
从来不肯说别人好话的他,孩子不吃饭他也只能乖乖哄着:
“这时我也往往只好对他说几句好话,以息事宁人。我对别人就从来没有这样屈服过。
如果我对父母能够这样,那就是一个孝子,可上‘二十五孝’的了!”
对儿子不肯学习他的时尚生气:
”海婴大了,知道爱美了。 他什么事情都想模仿我,用我来做比,只有衣服不肯学我的随便,爱漂亮,要穿洋服了。 ”
只要有朋友来,鲁迅就一定要把孩子抱出来给人看。
有时候海婴睡着了,鲁迅也还是要把孩子抱出来看,海婴被吵醒哇哇大哭,鲁迅又要哄睡……
为了哄儿子睡觉,他甚至还编了首关于各种“象”的小歌谣……
但我感觉更像绕口令,大概绕着绕着就睡着了吧。
歌谣是这样的: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小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小红象”是周海婴的小名。)
没错,这就是大文豪鲁迅的手笔。[微笑]
有时候孩子实在太吵了,吵得他写不了文字,他还会生气地写:
真希望他快点长大,和爱人一起跑掉……
哈哈哈哈哈。[/cp]
转自微博
知书少年果麦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鲁迅与我七十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