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谷的雲在山巒谿谷間舒捲 大山篤定,流雲自來自去,彷彿天長地久 ★春日迷濛、夏日金夕、秋日低迴、冬日晃漾,縱谷一年,蔣勳找到心方向 ★收錄蔣勳縱谷四季光影紀錄,美學大師走過的池上遍地,攝影百分百呈現 附贈「大地行走—蔣勳朗讀池上縱谷詩句」CD 「有時候覺得,風景其實是一種心事。」蔣勳細細說著,他與縱谷的緣分,朗讀他在縱谷寫下的詩。CD全長50分鐘,縱谷的山、縱谷的雲、縱谷的風聲、水聲……都迫不及待想要告訴你。 山水自然,才是永遠讀不完的詩句 二○一四年十月,蔣勳接受台灣好基金會邀請,開始在台東池上擔任駐村藝術家。他在縱谷找到一間老宿舍,在最簡單的生活條件下,開始寫作、畫畫。本書集結蔣勳一年多來的池上駐村文字、攝影創作。他讓聲音帶領著他,讓氣味帶領著他,與大地、萬物、季節流轉對話並心有所感;春夏秋冬,晨昏和正午的冷暖痛癢,都在他的身體裡,有如找回兒時的記憶,一點一點,在池上落土生根。 「在長河和大山之間,聽著千百種自然間的『天籟』,好像也就慢慢找回了自己身體裡很深很深的聲音的記憶……。那麼多渴望,那麼多夢想,長長地流過曠野,流過稻田上空,流過星辰,像池上的雲,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低到貼近稻秧,在每一片秧苗上留下一粒一粒晶瑩的露水……。」─蔣勳 池上四季流轉之美: 【春】 清晨霧迷濛。從縱谷一路南下,許多高大苦楝。一樹淺淺淡淡的粉紫。因為淡如煙塵,不容易發現。空氣裡也都瀰漫花香,像女子身上嬌甜的粉香。一過春分,花絮如細霧紛飛飄零四散。 【夏】 縱谷的稻田開始有很豐富的綠了。如果有風,可以看到風行走的姿態,在稻葉上滉漾、搖曳、翻飛,如同波濤,風起雲湧。看到風停,一切都無痕跡,仍然只是靜靜的稻田。 【秋】 入秋以後,荷葉枯黃萎敗,結了許多碩大蓮蓬。池面空淨,只剩疏疏落落幾朵荷花兀自開落,映著水光,彷彿臨水自鑑,不爭春夏,有秋天的淡遠悠長。 【冬】 收割後的稻田留著短短硬硬的稻梗,還有一些割稻機駛過的轍痕。大片荒蕪的田地在入冬以後顯得冷清野悍,是土地本身的力量吧,沒有多久,田間燒起野煙,之後就要翻土了。
池上日记 读后感 第(1)篇池上便当
24/2/2018 礼拜六
即将告别台东,坐台铁上花莲,途径池上,妻子早规划好的路线,念叨要吃池上便当。问了检票员,可能到池上买不到,就先买了两份拎上车。车上还问旁人,能不能吃东西。对方的反应让我秒懂,多此一问,明摆着可以,我们秒暴外省游客身份。
台铁慢吞吞的向前走,比内地几乎绝迹的绿皮车还慢。这种悠悠闲闲不急不慌的速度很舒适。车厢老旧但不破败,狭小但不拥挤,没有难闻的气味,干干净净,清清洁洁,也安安静静。也许是乘客少吧,没有吵闹的交谈声,只有火车行进的声音,有力但缓慢,平平淡淡,不催人。窗外阳光明媚,虽然春节刚刚过去,气温却很暖和。火车行过村镇,行过乡野,行过山林农田小池塘,春天的感觉不浓不淡,一片明亮,懒洋洋地让人发困。
虽然还没到饭点,我们有点迫不及待,取出便当,二人一份,意思是到池上再买一份,万一买不到,再吃另一份不迟。我们总想多尝尝。一入口,果然名不虚传,味道值得称道,难怪这里很少看到泡面,火车站里也没见人抱着泡面吃。有这么多样又可口的饭菜,谁还愿意吃泡面呢?相比之下,内地火车(即便动车高铁)上的盒饭就不可同日语,价格虚高是其一,口味普通平淡甚至有点难以下咽是主因,非饿勿扰,所以口味偏重的泡面才大行其道,车厢的气味也就不免浓郁了。而台铁便当,即便不是饭点,吃起来也津津有味。我俩边吃边夸赞起来,但声音十分节制,恐怕惊扰旁人,因为车内太安静,稍微有点声音就显得不和谐。但看前座正在读经的尼姑,安然自若,完全不为所动。
车停池上,妻子又去买便当。是不是池上?其实不重要,随便一个小站的便当都有口味担当。我们又大快朵颐一番,也有其他人开始吃便当了。我们却是第二顿了。
稍事休息,窗外渐渐暗了,火车慢慢行过夕阳余晖,停在夜中的花莲。地震后的花莲怎么样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