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简介
走街串巷读后感 第(1)篇原本应该几天前看完后就马上写读书感想日记的,但是连续几个晚班,半夜回家后只有泡脚躺尸的想法,现在终于在火车上可以静下心来,回忆贺友直老先生的画里带给我的乐趣和历史的温情了。
这本小书也是读库编辑整理出版的,贺老凭着自己的记忆,画下了54幅老上海的街巷变迁生活图,随便展开书中的某一页,右边是画,左边是画中旧事。我会先钻进画里看那些房屋建筑风格、样式、相对位置,不同时期、不同地位阶层人物的面部模样表情、穿着打扮、定格的动作姿态和社会交往中的神情,人物携带、把玩、谋生的工具,店内的摆设物件,交通线路的设计和交通工具的样式。再看配图文字里的故事,有时能脑补一个连环画故事哈哈笑。
看画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有时会突然想推理画中的社会背景,有时会突然想猜测想象画里人物的生活背景,他会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他会不会是特工?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们要去哪里?那个小吃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有的画里人物穿的都是露脚背的布鞋,有些画里都是皮鞋。人来人往的街上既有电车呼呼过,到某个租界尽头就掉头,同时旁边还有开小汽车的,拉黄包车的,挑扁担的,挎着篮子或者背着娄步行的。
虽然这景象是民国时的上海,可是除了电车和黄包车外总有一种小时候在街道和老家见过的熟悉感,再加上推板车。
这些画基本上都是黑白画,除了女人们的衣服或者配饰上一定会有一些亮丽色的搭配,这点很有趣似乎随意点染但又四处点睛。
远景中的人物轮廓会是粗线条,但也能看出世态人情,近处的人物看似一样,细看个个活灵活现,各有特点,让人看得像在玩游戏,你猜他在干什么,刚经历了什么,要去做什么?
我不懂画画,所以看完书后去查了一下贺老的资料,原来贺老扫去粉黛、淡毫轻描的白描最为有名,虽然只有小学毕业,但一生都在画连环画,以小见大,将现实生活与传统绘画技法结合,成为连环画大家。贺老曾说:“画连环画最终要表现生活。生活从哪里来,从仔细观察中来。”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文学创作的来源,都会提到观察生活,但是能到贺老这种高龄还能记得如此清楚,可见观察真的相当细致入微、烂熟于胸了。
此时再回想看过的这些画,难怪如此令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心里不禁暗叹这个谦逊幽默的老爷爷的细心,大智若愚,开朗积极,把这市井画得姿态横生,写尽人间百态,写出画外之意。
一直在想,如果把这五十四幅画制作成一套藏书票收藏起来,那真是一件无与伦比的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