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之森》为短篇集,收录四个故事,分别属于四个季节。其中最受读者好评的是《萤火之森》题名的这篇《萤火之森》。 一旦被触碰就会消失、既不是人类也不是妖怪的神秘少年与人类少女编织而成的,温柔干净却短暂而飘渺的夏日恋物语。平淡的叙述在一点一滴间沉淀起来,悄悄刺痛读者的心。《萤火之森》以其细腻巧妙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空气感为绿川幸博得了一批忠实读者,就像绿川自嘲的那样:即使是不喜欢她的画风、看连载杂志时通常都会跳过她的作品的读者,这次都停下来好好读了这个故事。 《萤火之森》引进原版为初版单行本,收录多篇作者边栏,可以看到当时的绿川幸对自己笔下的故事、角色的想法和画漫画过程中的一些心情。
萤火之森读后感 第(1)篇190513 W
晚饭前的灵感来不及捕捉到,已经全部消失了,唯一残留的就是:为什么夜晚的灯火好像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它能随着吐息将人的烦恼一点点抽离吸收掉?
1-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恐惧黑暗的本能?
2-或者可能是从小教育中输送我们对孤夜与漓灯对比的情感?
但无论如何,第一次察觉有潜意识这种东西的人真的是天才。我们只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在探索世界与自我,谈不上真正的创造。便在想:
1-其实冥想的本质是脱离思绪之外进行觉察,像,理发这种时机,简直可以看成一种绝佳的冥想的时机。
2-没有痛苦变会失去线索,凡有人向我述说,我时常给予他们世俗世界缓冲的建议得以免受双方情绪困扰之外,事后我又会仔细思量。虽知道人的烦恼在于对过去之失去的解释,却也无可奈何。这个世界并没有外力能够驱散内力之仅凭借一句话。真相是,所有共情也只能起到暂时的舒缓,而人的感同身受本质上来源于人的经历。
为了知道人的情绪会什么会周期循环?找寻断线的灵感,刚在b站又看了一次萤火之森,记忆回到了我刚上大学时的一份稚嫩的设计,却是我最喜欢的设计,那是我假期在图书馆默默在黑暗小角落里连轴转工作几小时结果,幸运的是也获得很高的分数。(现在看写的理念还是有点尴尬。)
看影片过程中,我补充开头的思考,为什么我会想到萤火?是因为这部动漫,还是因为萤火 象征着:直接的生命之火。
回头看待这部动漫,我不了解作者,只觉得ta塑造的银的情感系统深邃得深得我心,而此时看待心内小有波动,新的感觉:叫,如何对待失去。这么说来,作者是极其有才华的一个人,因为ta找到了 所谓情感的表现载体,并将它通过手法输入到世俗社会中,以至于对我也不可抗力的产生了蝴蝶效应。
我有时会想,生命的意义在于发现意义,所谓之物必然通过所觉之念头来撕开探求我们对生命的欢愉,害怕,是因为还没有点燃篝火,怕自我深层暴露。如果要将设计展现,或许在遥远的未来,它会变成一座(在乡下绿油油的田野中身处其中露营),或者很多座,每一个在生命悬崖之处蓦然回首,漆黑的森林开阔之处,望着某种又浅又深的萤火,待羽翼丰满,会有一种 此生须臾,不囿此生的感觉:
\\告诉他们,我过了完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