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王海鸰自传体小说,亦堪称中国版《廊桥遗梦》。描写了一位女军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上世纪70年代某部队通信连,出身贫苦的农村兵姜士安爱上了大校的女儿韩琳。父亲在老家给姜找了一个没有文化的未婚妻,这使姜陷入矛盾之中,他喜欢的韩琳对他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面对现实,姜士安只好选择与家乡的翠花结婚…… 岁月流逝,人到中年,姜士安与韩琳又不期而遇,韩琳这才发现了内心的真实情愫……
大校的女儿读后感 第(1)篇在看的过程对韩琳的独立,坚强佩服又喜欢。对她的生活,婚姻,有点不甘心,总觉得以她自身的优秀不应该是那样一个状态,应该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韩琳对她跟彭湛之间,总是保持住那种“礼貌”,或者也是因那种性格造就了她那样的处事方式。不知说“清高”是否合适?现实生活其实也有女的类似韩琳那样,为了“尊严”,“清高”,做着“委屈”自己,让别人看上去不能理解的事。魏申申有句话我觉得说挺对,“女人就应该有个女人的样子,该哭的时候哭,该闹的时候闹,该撒泼的时候撒泼……”但是现在生活中貌似又不太喜欢这样的女子,往往很推崇像韩琳那样“独立”女性。都说是“新时代女性”。张雁南说过一句话,“现实生活中男人就是被你们这样的女人宠坏的”。突然觉得这句话还是挺值得思考的。
当韩琳对姜士安说他的妻子这些年很辛苦,不容易,让他对她好点。姜士安说他知道。他真的知道吗?其实他心里上根本没有真正知道他妻子的辛苦。真的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这使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全职妈妈,在家里带娃,操持家务,照顾一大家老小,有时候还忽略了自己。那天看到一句话说”一般做饭者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口味,想必有些全职妈妈也是一样,想着宝贝喜欢吃啥,老公喜欢吃啥,老人不能吃啥,却忘了自己...... ”都做着一些不起眼,看起来不辛苦的事,长期待在家里估计有时候心里也会没有安全感,身体辛苦着,心里也辛苦着。但这一切在老公眼里都不算什么,也是那句“我知道你很辛苦,为我们这个家付出很多,我理解,我懂.”相信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认真的,但是真的理解,懂吗?没有,因为真的没有“感同身受”。不然怎么说着这句话,背着老婆出轨呢?
看到最后韩林对姜士安的情感,以及有点期盼时。不知道是自己偏执了还是,总觉得有点儿不舒服,甚至有点厌恶。你婚姻的失败也是有其他女人的介入,你也知道那种滋味,你明明知道他有老婆,心里还要去那样想,那样期盼,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不是对那个翠花是一种伤害吗?你这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同时也不能接受姜士安心理上的背叛,嘴里说着知道他老婆这些年辛苦,不容易,心理却想着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