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读后感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作者:刘心武

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在一个古旧的四合院了,薛家正着手办理一场婚礼酒席。围绕着这场酒席,小说勾画出北京城普通民众近百年的平凡的生活历史。它以一种精巧的结构,将相邻的多个家庭串联起来。展示出每个家庭,每个人物的生动历史。围绕着“时间”这一概念,小说表现出对历史,对社会,对个体的深度的现实主义观照和人文关怀。在“时间”的物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的考量中,表现出作者带有历史哲学色彩的深度思考。小说也是一部浓郁的京味百科书,具有厚重的地方风情文化。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在线阅读地址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读后感 第(1)篇

《钟鼓楼》

―― 刘心武

想不到刘心武除了会整天揭秘《红楼梦》,还能写长篇小说。是那种不到300页就能刻画出30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功底深厚,令人拍案叫绝的,斩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

我们现在再平常不过的日常,二三十年后就会成为历史。而我们以为遥不可及的历史,其实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再琐碎不过的日常。“时间流到了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那一天”,“有心人”刘心武在《钟鼓楼》中带我们来到了钟鼓楼附近一条胡同中的四合院,向我们展示了一天中这里所发生的喜怒哀乐的故事,通过不同人不同心态和不同的言行,反映了80年代初北京市民的社会生活面貌,被认为是一部《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

在时间的长河中,人类社会的奋斗成了历史,个人的奋斗则成了命运。然而一个人似乎是不可能事先拟定好一个既定目标,然后沿着一条直线达到目标的。人们所达到的目标,往往并非他的初衷。决定一个人命运走向的,往往是一批复杂的矩阵因素。混乱中产生出秩序,不自觉中升华出悟性。

另:

(1)《钟鼓楼》的行文构思有点像《万历十五年》,都是利用看似极为平常的一件事,牵出整个社会环境。不同的是黄仁宇先生用的是公元1587年这一整年,而刘心武则是1981年12月12日这一天。

(2)“鼓楼在前,红墙灰瓦。钟楼在后,灰墙青瓦。鼓楼胖,钟楼瘦。尽管它们现在已经不再鸣响晨钟暮鼓了,但是它们映入有心人的严重时,依旧巍然地意味着悠悠流逝的时间。”因为采用格林尼治时间计时,钟鼓楼自1924年便停止它报时的作用,觉得有点可惜。若能加以改进,像BigBen那样既报时,又有历史价值该多好。(年初和好友在钟鼓楼,后海,鸦儿胡同附近转悠了好半天,但执着于拍照便没有细细观赏,觉得遗憾。开春时定再去。)

(3)《红楼梦》有拍摄基地,正定县和北京都有,所以知道它的具体布局。(刘心武在《钟鼓楼》中说贾琏另讨的二房奶奶尤二姐的住处就在钟鼓楼附近)。《四世同堂》也有电视剧,123456号院,一看便知。而《钟鼓楼》目前还没有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所以从网上找到一幅布局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