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作者:易中天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他最开放,也极霸道。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在线阅读地址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读后感 第(1)篇

#2017读书计划#  No 65

看易中天老师的书籍,才知道我们的课本写的是多么的乌托邦。历史的真相会让人十分压抑,改变历史进程的从来不是理想、梦想、民族、国家这些元素,而是权利和利益。

汉武的帝国,是一部如何集权的史诗,从刘邦除诸王开始,到景帝逼死周亚夫,都不过是在维护自己的皇权,又有谁会在乎你是否曾经是功臣,曾经为刘氏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只要你挡着未来的道路,或者说有可能挡着,都要铲除。

历史的逻辑就是这么的残酷和不近人情。

而法治还是德治,国营还是民营,中央权利与地方权利的博弈,这些纠结了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事情,到现在仍然争论不休,无法盖棺定论,或许我们只能期冀科技的发展彻底改变现有的文明面貌,这些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吧。

小的时候理解的奸臣和酷吏一定是十恶不赦,贪赃枉法的,但是看过汉帝一朝历史之后才清晰的了解到,自己又犯了脸谱化人物的错误了。

如尹齐和张汤,家产不满五十劲,只够买五匹马,可见张汤和尹齐,虽然枉法却不贪赃,他们是酷吏,也是清官。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么?

易中天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忠,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言的职业精神。可惜他们所效忠的并不是法治,而是皇权。基于人治必然会伴随着反复无常,他们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吧。

时代的局限性,无人可以看得透,或者说即使看的透,也无力去改变。

即使清晰的了解到了汉武帝一生所做的事情正反两面,却仍然无法反驳他的功绩。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要达成目标必然要付出代价。

汉武时代的那些富绅、豪强、权臣便是为了汉武帝的目标而付出了代价。

汉武帝登基之后就频频出手:二十一岁置五经博士,二十三岁推行察举,二十四岁始征匈奴,三十岁用推恩法削弱王国势力,三十三岁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卫青为大将军,并为博士设弟子。 这一系列动作都在他三十五岁以前完成,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尊儒,则秦政变为汉政;推恩,则分权变为集权;举贤,则贵族变为官僚;讨伐匈奴,则夷狄变为华夏。夷夏之分,王霸之术,古今之变,尽在其中。 中华大帝国巍然屹立,汉武的事业风生水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