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诗的见证读后感

诗的见证

作者:切斯瓦夫·米沃什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诗的见证在线阅读地址

诗的见证读后感 第(1)篇

很薄的一本书,并不探讨诗歌的技艺,而是阐述诗歌和现实、历史、文化的关系。原本像这样的书,不是很适合一个才写过十几首诗的诗歌爱好者阅读,反而倒特别值得每一位真正的诗人去深入思考,毕竟尚未入门的人需要的是掌握某几种写诗的技巧,而对于那些在技术层面上驾轻就熟的人来说,还应更上一层楼,去开拓视野、提升境界。但和其他文学体裁不一样,在我看来诗歌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就像本书作者米沃什所说的,诗歌是“对真实的热烈追求”,正因为此,我能够欣赏一些在技术上不是很成熟的诗,也能包容某种程度的陈词滥调,因为小说可以撒谎,但是诗歌必须说真话,撒谎要撒得巧妙,而真话有时没太多考虑,就像那些儿童写的短诗常常能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写诗可以躲在原有的语言框架中自娱自乐,相比于撒谎,说真话更难,一个立志于对真实热烈追求的诗人,会发现现有的语言实际上充斥着无数谎言和陈腐的观念,于是他需要重新面对现实,需要革新语言,需要换一种更准确更有力的表达方式。这也是本书提到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这三方面的利害关系,古典主义是流传下来的实用的工具,真正的现实主义其实很难达到,而现代主义却陷入了阴郁的自我陶醉,诗人如何立足现实,继承古典主义的遗产,在表达上有所突破呢?这是每位诗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现在写诗的人多少有些自我意识过剩,我们的目光不再注视着传统,好像一开始就有一个现成的词库和可观测的现实供我们写作。这在今天看起来似乎难以避免,汉语古诗和现代诗差别太大了,即便不专门从古诗词里取经,也不会写得很差,而消费主义、网络用语和小确幸等个人主义的迷雾遮蔽了视线,就算是不远的80年代,那个中国现代诗的辉煌时代,也有很多人视而不见。必须意识到,诗歌有一个传统,必须明白,诗人肩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一个诗人不能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并审视整个传统,他就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如果一个诗人只是满足于另类的语言游戏,那他可能连网络段子都比不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诗的见证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