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写日记,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将自己的努力,牢牢的锁定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畴之内。但是有意思的是,他频繁的玩出界,于是他的一生,就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起来。终其一生,曾国藩孜孜以求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斗室书斋,揽月自赏。然而这个人生目标,于他而言太过于艰难了。一旦抵达智慧之颠,再求诸于普通寻常,必然是劳而无功。再没有一条路径,比得上对日记的品评,更易于走入当事人的心中。我们品评曾国藩的日记,追溯他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其目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完美的标范,寻找到人生智慧的真谛。这种对纯净智慧的汲取,不唯具学术上的、思想上的,也包括了丰富我们自己生命价值及意义的必要性。
曾国藩日记 读后感 第(1)篇读此书之前,于曾国藩的印象,大抵是官场圆滑老道,位高权重,铁汉柔情,各种家书,各种厚黑学的方法。读了他的日记后,对他的了解,立体了许多,1。他考了7次才中秀才,痛苦。2。因为贫困挣扎生活在柴米油盐中,想办法做代购,收份子红包,解决燃眉之急。3。性格过直过刚,是个热血的愣头青。得罪皇帝和同僚。官场上吃尽苦头。做事处处受阻,后来,思考为了做成大事,改变自己处事方式。4。性格闷骚,不喜欢肥妹,喜欢小巧女性,但终其一生都没有红颜知己。5。很少洗澡、洗脚,洗脚是件隆重的事,记要在日记里。6。对自己要求严格,哪怕做了官,没有考试,每天要求自己必须练字、读书、写文章。修身齐家永远是必修课。对夫人和女儿有要求。制定每年缝制鞋子的任务。7。坦诚于自己,把日记给到同僚看,督导他。他对自己的缺点,勇于改进,并且改进速度要快。8。做京官时期,官场不得意,又贫困,多次想回家做乡绅,但没有回来的路费钱而告罢。大战太平天国时期,多次写遗书,告诫家人,不要从军,在痛苦和悲观中挣扎。所以,仕途还是有蛮多不如意和痛苦的。9。早期信风水,后期,不信。10。他是清官,不贪污,但又建立自己私人小金库,用于官场吃饭、巴结。11。有严重的皮肤疾病。困扰他一辈子。所以……曾国藩是一个终生都在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为啥,他能够10年7次晋升,官至一品,封侯,清代理学家。这么大的成就,并且得以善终。
我想:是因为他的自律、自省、改正、提携他人(左宗棠没有提携手下人,过于自我,后期,孤立无援,曾国藩提携的人,几十人,真正的位高权重)。树立家风。还有,他的圆融是以质朴刚正为基础的,和世俗的油滑机智比,其境界力量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