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一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粟用耨,主要经营农业,兼做贩运木材生意。父辈兄弟姐妹四人。父亲粟周亨,字嘉会,是一个落第秀才。母亲梁满妹。粟裕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三。
粟裕年谱读后感 第(1)篇费了不少时间,终于把《粟裕年谱》看完,对粟总的生平有了大概了解,也让我对粟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除了钦佩还是钦佩,用一句俗到大街的话来形容:犹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二十多年的征战生涯,从一名小兵成长为指挥数十万人马的大将,绝非是命运的安排,更多的是个人后天的努力。从他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常胜并不是智商超群,而是经过艰苦卓绝的思虑的结果。为什么是艰苦卓绝,早年的征战时,粟总先后多次负伤,至死都还有弹片留在头颅内直到遗体火化时才被发现,因此后来他患上特别严重的头疾,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停地思考,加上医疗条件不好,其所承受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有多大,非常人所能想象。为什么林彪那么孤傲的人都对粟总另眼相看,应该是懂得在身体饱受煎熬时还要做出事关许多人生死的决定有多么艰难而惺惺相惜。这种在非常情况下的专注,让人如何不钦佩。
后半生的粟总,其命运浮沉很让惋惜,昔日叱咤疆场、运筹为握、力挽狂澜、斩敌杀将的功勋人物,竟然在政治斗争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直到动乱结束近二十年后才得以平反,其中的各中原由,作为后来人更是道不清说不明。作为当事人的粟总,可能久经沙场见惯了生死,早已把个人荣辱放在了一边,退居军队领导人岗位后仍然初心不改心系国防。在随后的日子,走南奔北、从东至西,每到一处仍然像当年指挥打仗一样认真考察、实地研究,提出具有很多创造性、预见性的建议。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军民融合,其实早在几十年前,粟总就开始在极力倡导了,只是当时人轻言微加之那个特殊时代的因素,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可以说,如果国家多几个像粟总一样杰出的、务实的军人,我们的大使馆不会被炸、军机不会被撞毁、国境线不会被非法越过。这种宠辱不惊的执着,让人如何不钦佩。
可以说,粟总就是军人这个职业的杰出代表,只是他太低调,总称自己为“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