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西游记 读后感 第(1)篇《西游记》是四大名著里最差的一本。《西游记》入选四大名著主要大概因为家喻户晓。《西游记》中的谬误多如牛毛,前后矛盾比比皆是,不合常理处随处可见,败笔信手可拈,硬伤实在太多。书里佛道相混。常见许多庙宇佛道混用也许是受《西游记》影响吧?整本书都是由前后矛盾情节组成的,有些可以通过各种猜想和补漏打圆场,但很多实在是难以自圆其说。得道高僧金蝉子的愚蠢,万神之主玉帝的昏庸,佛界的唯利是图与书中宣扬佛法的主题相悖;孙悟空大闹天宫无人能敌,后来在西天路上却敌不过随便下凡一只阿猫阿狗;同样是三昧真火,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一月多也没有烧死却差点被红孩儿一把火给烧死;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但我们看到他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岂止七十二变?书中说孙悟空绝顶聪明,对抗妖怪很多时候用的却是变个苍蝇钻进肚子等极为小儿科的最差的策略;妖怪多次抓到唐僧只需要咬一口就能长生不老,却没有一个急性子妖怪咬一口,妖怪也太愚蠢或者过于彬彬有礼了。同一个妖怪却以不同的身份特征前后出现两次是何原因?唐僧费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取回了经书,可后来发现上当受骗取回的竟是些假经书,取到假经书的原因竟是因为没给佛好处费!
至于小说的思想,有人说励志,其实是宿命论,佛神魔人基本上是天生如此,命中注定的,取经之旅也是早就安排好的,而且早就知道结果。没有正义与邪恶,斩妖除魔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孙悟空修成正果的历程其实是被奴化的过程。《西游记》就是一本消遣类的东西,尽量不要牵强附会扯进什么思想。
个人认为,一般读者看看《西游记》电视剧或连环画之类的东西就足够了,若不做研究或其他特殊原因,完全没有必要看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