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与心对话读后感

与心对话

作者:嘎玛仁波切

如何善待受之父母的生命?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场?如何将人生所得回馈周边?如何实现心灵的豁达与宁邃?放下我执,从容应对人生无常,淡看名利得失,舍得所有,安顿心灵,嘎玛仁波切从亲身体悟出发,深入浅出,阐述了生命循环规律、人生要义和开启心灵智慧的方便法则:只要经常洗心、静心,就会顺心、安心,就会有积极快乐、圆满充实的人生通途。

与心对话在线阅读地址

与心对话读后感 第(1)篇

感恩尊敬的上师嘎玛仁波切的开示:
父母赐予你身体
佛陀指引你道路
众生给予你责任
信心你给自己吧
修行,要在实践当中才能真修。 松紧适度,诸根自然得宜。在世间做任何事情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松紧适度,这样人生会比较好过一点,不会那么痛苦。工作时你太过投入,就会有过度的期待和希望得到的回馈,或者希望别人也和你一样辛苦地付出,而别人的水准和你的期望值相差太远,这样你就很容易失望。如果你不投入、太过懈怠的话,又不会有好结果。
人是很卑微的,无法把握和预知自己的未来。很多时候,人们把希望放在未来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等待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费,甚至自己还没有感觉到。为了实现这些希望,人们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和青春,但是最后也不一定能得到。
所以,人的一生中最好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这个信仰不仅仅是指宗教信仰,任何信仰都可以。如果你认同某一种艺术,你为了艺术奉献你的一切,在这种作为当中能够带给你无限的快乐,那当然也不错。有些舞蹈家就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舞蹈上,有些学者一辈子就研究他的学科,把生命投入他钟爱的事业里。这个投入,一方面要看到底有没有产生效果,让自己产生快乐;还要看对别人有没有帮助,总之一定要有价值。如果只是让自己快乐,对别人并没有产生太大效果,我认为这样的快乐容易很快就短路。只要发生一件事,就可以让他对所谓的事业产生无力感,因此而产生厌恶,快乐很快就会消失。
在为信仰而努力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准则:在实现信仰的过程中得到的快乐,不是要让我们周边的人痛苦,而是应该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还能让快乐的影响更大一些。
如果信仰不但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对别人也有意义,那我们的信仰就变得有意义了,我们的生命也就有价值了。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不虚此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与心对话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