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类的敦煌 读后感

人类的敦煌

作者:冯骥才

本书为电视文学剧本,分为十二集,包括一个西方探险家的故事、乐僔的灵光、羽人与天人共舞、女性的菩萨、阳关大道、天国与人间、共同的理想国、无名的大师们、时光倒流一千年、海浪与流沙的对话、大漠的孤坟、永远的敦煌。

人类的敦煌在线阅读地址

人类的敦煌 读后感 第(1)篇

2017年的第四本,四月份开始看的书磨蹭了一个月也是很醉。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敦煌的 “女儿”樊锦诗在朗读者上读到的一段话,看着她娓娓道来莫名觉得很伟大,我想看看她终其一生守护的敦煌。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塞外驼铃。这是大西北在印象中的第一印象。可对敦煌的最初印象却源于余秋雨《文化苦旅》笔下的王道士,那个看过后恨的牙痒痒民族意识感爆棚恨不得穿越过去在他没有摔那暴露莫高窟宝藏的一跤之前就把他打倒在地。这样虽不能让敦煌重见天日,却也好比那样贱卖以至流落在外,许是余秋雨的个人意识太过激烈,所以读冯老笔下的王道士竟生出一丝同情,千夫所指的王道士最初的最初也曾节衣缩食的守护过敦煌,奈何一己之力怎么力挽狂澜。动荡的政治经济下又怎么能保护文化。所以还原真实的王道士虽然过大于功报告,却也不能一竿子全打翻他。
看敦煌莫高窟的起落仿佛也映射了中国历史的坎坷一路,文化的碰撞和政治经济永远都脱不了联系,盛唐时期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元清末的闭关锁国,走向寥落。看书的时候会被莫高窟的宝藏被国人肆意破坏,大量贱卖而破罐子破摔的觉得让外来人夺去了也好,至少他们还懂珍惜,不至于让它们永远消失,可越看到后面越觉得自己脑壳有泡泡,从古至今,我们对文化的重视和开拓从来都没有迟疑过,从高僧朱士行,法显到张骞,郑和,再到常书鸿,樊锦诗等等。他们终其一生为自己的执念所追求,至死方休。看到后面仿佛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可以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仍守在那里。当敦煌一辈子的守护神,那是对文化的敬畏,而它的创造者是千千万万中国各民族的民间画工,贡献给它的精神素材和创作激情的却是万里丝路上的所有国家和人民,而时至今日,敦煌的学者一代接一代的守护着它,发扬着它,传播着它。那是我们对我们国文化最大的敬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类的敦煌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