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混沌学蝴蝶效应为题材,以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对南斯拉夫的战争为背景的短篇科幻小说。混沌学的现代研究使人们渐渐明白,十分简单的数学方程完全可以模拟系统如瀑布一样剧烈的行为。输入端微小的差别能够迅速放大到输出端,变成压倒一切的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例如,在天气系统中,这种现象以趣称为“蝴蝶效应“而闻名。意思是说,今天一只蝴蝶在北京拍动一下空气,就足以使纽约产生一场暴雨。
混沌蝴蝶读后感 第(1)篇最后的对话是一种强烈对比的讽刺。
亚历山大是一名杰出的气象学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战争发生在他的祖国,他想通过对大气敏感点的作用来改变自己祖国的大气,避免轰炸。科学上的“蝴蝶效应”没有最后成功,但人类的“蝴蝶效应”发生了,本不应该炸到他妻子的炸弹,却因为他改变的大气推迟,击中了取药回来的妻子,进一步导致女儿的死亡。他找到了自然中的蝴蝶效应,却没有发现人之间的蝴蝶效应。而他巨大牺牲换来的结果,到头来造成的影响仅仅是气象部门的预测事件,一个情人的求情,极其讽刺。总之,世界就是一个大混沌,每个人都可能只是其中的蝴蝶。可怜的亚历山大以为扑动蝴蝶的翅膀可以拯救国家,而真正的混沌效应却给了他如此的结局。当他认为自己是主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变成了一只蝴蝶。
— —引自知乎 周福森(聊胜于无)
此外,我认为,真实的世界里是不可能存在一打一准的气象敏感点的。小说中用了极其夸张的演绎,主要是用来揭示人性中的“混沌蝴蝶”的效应,它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其次是用以科普和表达了人应该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小说描写宏达,情节严密而富有浪漫化的感情,值得我们慢慢品读。